關于地方的成語 (416個)
-
381
言多必失
- 成語拼音:
- yán duō bì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言:話;失:失誤;錯誤。話說得多了;一定有失誤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鬼谷子 本經符》:“言多必有數短之處。”
-
382
言多語失
- 成語拼音:
- yán duō yǔ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話說多了就難免有說錯的地方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27回:“賢弟,你的言多語失,怎么拜把子?”
-
383
一麾出守
- 成語拼音:
- yī huī chū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麾:揮斥、排擠。原指阮咸受排擠,而出為始平太守。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顏延之《五君詠 阮始平》:“屢薦不入官,一麾乃出守。”
-
384
一匡天下
- 成語拼音:
- yī kuāng tiān xià
- 成語解釋:
- 匡:糾正;天下: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,即整個中國。糾正混亂局勢,使天下安定下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發左祍矣。”
-
385
有理走遍天下
- 成語拼音:
-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
- 成語解釋:
- 只要有道理,任何地方都行得通
- 成語出處:
- 歐陽山《苦斗》:“他慣用的口頭禪是:‘有理走遍天下!’”
-
386
夜郎自大
- 成語拼音:
- yè láng zì dà
- 成語解釋:
- 夜郎:漢代我國西南方的一個地方政權;自大:自以為很大。比喻孤陋寡聞;妄自尊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西南夷列傳》:“滇王與漢使者言曰:‘漢孰與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為一州主,不知漢廣大。”
-
387
悠然神往
- 成語拼音:
- yōu rán shén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悠然:遙遠的樣子;神往:一心向往。形容心神似乎要飛到某個地方
- 成語出處:
- 錢杏邨《死去了的阿Q時代》:“讀這一段,使我們悠然神往。”
-
388
魚肉鄉里
- 成語拼音:
- yú ròu xiāng lǐ
- 成語解釋:
- 魚肉:比喻受宰割;鄉里:地方上的老百姓。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作魚、肉一樣任意宰割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仲長統傳》:“魚肉百姓,以盈其欲。”
-
389
陰山背后
- 成語拼音:
- yīn shān bèi hòu
- 成語解釋:
- ①迷信者稱陰間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。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
390
遠水不救近火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遙遠的地方或較長的時間以后;雖然能找到解救的辦法;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說林上》:“失火而取水于海,海水雖多,火必不滅矣。遠水不救近火也。”
-
391
與世隔絕
- 成語拼音:
- yǔ shì gé jué
- 成語解釋:
- 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;斷絕來往。常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14卷:“山野廢人,與世隔絕,不習跪拜,望陛下優容之。”
-
392
瑤池玉液
- 成語拼音:
- yáo shi yù yè
- 成語解釋:
- 瑤池:傳說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。玉液:指美酒。仙家釀造的美酒。形容酒名貴醇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水晶壺內,盡都是紫府瓊漿;琥珀杯中,滿泛著瑤池玉液。”
-
393
言談林藪
- 成語拼音:
- yán tán lín sǒu
- 成語解釋:
- 林藪:人或物聚集的地方。指關于談論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裴秀傳》:“樂廣嘗與頠清言,欲以理服之,而頠辭論豐博,廣笑而不言。時人謂頠為言談之林藪。”
-
394
一無可取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ú kě qǔ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一點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》:“心中大怒道:‘原來這俗物,一無可取,都只管來纏帳,幾乎錯認了。”
-
395
一無是處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ú shì chù
- 成語解釋:
- 是:對,正確。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歐陽修《與王懿敏公》:“事與心違,無一是處,未知何日遂得釋然。”
-
396
月下花前
- 成語拼音:
- yuè xià huā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本指游玩休息之處。后指男女幽會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老病》詩:“盡聽笙歌夜醉眠,若非月下即花前。”
-
397
于心無愧
- 成語拼音:
- yú xīn wú kuì
- 成語解釋:
- 愧:慚愧,羞愧。從心里感到沒有什么可愧疚的。指沒有對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。亦作“于心不愧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令《謝劉成父》:“塵埃隔眼逢何晚,氣類相期久愈堅,以義求人今遂得,于心無愧果為賢。”
-
398
夷險一節
- 成語拼音:
- yí xiǎn yī jié
- 成語解釋:
- 夷:平坦;節:節操。在平坦與險要地方都是一種節操。比喻處順境與逆境都能恪守節操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》:“竭身命以殉國,經夷險而一節者,忠臣也。”
-
399
蟻穴自封
- 成語拼音:
- yǐ xué zì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以區區之地方自主獨立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照槤《嘯亭雜錄 緬甸歸誠本末》:“且明置緬甸宣慰司,表內未稱宣舊銜;又有蟻穴自封,夜郎天外之言。”
-
400
依依不舍
- 成語拼音:
- yī yī bù shě
- 成語解釋:
- 依依:戀慕的樣子;舍:放開。形容對人或地方十分留戀;不忍離去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》:“次早,老婆婆起身,又留吃了早飯,臨去時依依不舍,在破箱子內取出一件不曾開折的羅衫出來相贈。”
* 關于地方的成語 形容地方的成語 描述地方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