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國相的成語 (4個)
-
1
隱若敵國
- 成語拼音:
- yǐn ruò dí guó
- 成語解釋:
- 隱:威嚴莊重的樣子;若:象;敵:匹敵,同等;敵國:相當于一國。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游俠列傳》:“吳楚反時,條侯為太尉,乘傳車將至河南,得劇孟,喜曰:‘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,吾知其無能為已矣。’天下騷動,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。”
-
2
兩國相戰,不斬來使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,bù zhǎn lái shǐ
- 成語解釋:
-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9回:“自古‘兩國相戰,不斬來使’。于禮不當。”
-
3
視同秦越
- 成語拼音:
- shì tóng qín yuè
- 成語解釋:
- 先秦時秦越兩國,一在西北,一在東南,相去極遠。后因稱疏遠隔膜、互不相關為“視同秦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陳汝元《金蓮記·賜環》:“激切忠懷一生憑誰說,怎忍得視同秦越。”
-
4
相忍為國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rěn wèi guó
- 成語解釋:
- 忍:容忍。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元年》:“魯以相忍為國也,忍其外不忍其內,焉用之?”
* 關于國相的成語 形容國相的成語 描述國相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