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合合的成語 (170個)

    101

    茍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u hé gǒu c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偷取容”。謂茍且迎以取悅于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元帝紀》:“偷茍從,未肯極言,朕甚閔焉。”
    102

    茍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u hé gǒu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偷:茍且。奉承迎別人,使自己能茍且地生活下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荀況《荀子 臣道》:“不恤君之榮辱,不恤國之臧否,偷敬容,以持祿養交而已耳,謂之國賊。”
    103

    取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u hé qǔ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奉承迎別人,使自己能茍且地生活下去。同“偷茍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論》:“偷取容,以至圽身。”
    104

    同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liú hé w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思想、言行與惡劣的風氣、污濁的世道相。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。流:流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乎污世。”
    105

    通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lì hé z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分彼此;共同努力。通:聯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顏淵》:“盍徹乎”宋 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畝,而與同溝共井之人,通力作,計畝均收。”
    106

    通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shí hé b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梅曾亮《復上汪尚書書》:“立者非他,通時變,不隨俗為陳言者是已。”
    107

    同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hé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蜃中樓·獻壽》:“我有兩個同胞兄弟,一個是洞庭君,一個錢塘君。洞庭與俺同心德。”
    108

    同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hé d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同心共膽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八回:“若丞相肯放回去,就當招安本部人馬,同心膽,方可歸順。’”
    109

    同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hé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同心一意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匡衡傳》:“朕嘉與君同心意,庶幾有成。”
    110

    天緣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yuán còu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緣:自然的機緣。舊時認為男女結成夫妻是天意所配。也指事屬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第四折:“這婚姻是天緣湊。”
    111

    土洋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yáng jié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簡單的設備或技術同現代化的設備或技術結起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凌叔華《古韻》:“天津是中國北方的商業中心,漫步街頭,西式或土洋結的簡陋店鋪比比皆是。”
    112

    同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ì hé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志:志趣;道:道路。志趣相同,意見一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方望溪《兵部尚書法公墓表》:“始知公忠孝發于至誠,體國憂民,常恨未得同志道人,相與輔成治教。”
    113

    天作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zuò zhī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。形容婚姻美滿稱心。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大雅 大明》:“文王初載,天作之。”
    114

    里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i hé lǐ ch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口是心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6回:“你說你恁行動,兩頭戳舌獻勤,出尖兒,外里差。”
    115

    六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hé liù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屢次聚到一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春申君列傳》:“天下五六聚而不敢救,王之威亦單矣。”
    116

    里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i hé lǐ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外面攻打,里面接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前漢書平話》上卷:“高皇大喜,既便來日準備外里應,拿捉陳豨。”
    117

    之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ū hé zhī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聚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
    118

    之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ǎ hé zhī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:碎瓦相拼。卒:士兵。像破碎的瓦片湊在一起一樣的士兵。比喻沒有組織紀律的軍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酈食其傳》:“食其曰:‘足下起瓦之卒,收散亂之兵,不滿萬人,欲以徑入強秦,此所謂探虎口者也。’”
    119

    之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ū hé zhī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:像烏鴉一樣倉猝聚集一處。比喻倉猝聚集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·羊侃傳》:“今驅烏之卒,至王城之下,虜馬飲淮,矢集帝室,豈有人臣而至于此?”
    120

    霧集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jí yún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眾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輿服志序》:“張曜日之靈旄,駢羅列布,霧集云者也。”
    * 關于合合的成語 形容合合的成語 描述合合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