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可可的成語 (375個)
-
161
不可同日而語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
- 成語解釋:
-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論,不能相比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趙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,豈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-
162
不可須臾離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xū yú lí
- 成語解釋:
- 須臾:片刻。一會都不能離開。形容至關重要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者也,可離非道也。”
-
163
不可一世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可:許可;贊成。沒有贊許過當時的任何人。形容人自命不凡;狂妄自大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15卷:“王荊公少年,不可一世士,獨懷刺候濂溪,三及門而三辭焉。”
-
164
不可言宣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án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言:言語;宣:發表,表達。指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(用在說事物的奧妙、味道)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天占山德韶國師》:“諸法寂滅相,不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為人?”
-
165
不可逾越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ú yuè
- 成語解釋:
- 逾:超過。不能超過或不能越過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三十年》:“門不容車,而不可逾越。”
-
166
不可言狀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án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狀:形容。沒法用言辭來形容
- 成語出處:
- 廖仲愷《再論錢幣革命》:“其結果遂致錢幣之購買力銳減,受契約上一定之月給以為生活者,窘苦不可言狀。”
-
167
不可捉摸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zhuō mō
- 成語解釋:
- 捉摸:揣測;預料。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;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謝肇淛《五雜俎 人部四》:“及一廁足,不能自返,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。”
-
168
比屋可封
- 成語拼音:
- bǐ wū kě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在唐、虞時代,賢人很多,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。后比喻社會安定,民俗淳樸。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。
- 成語出處:
- 前蜀 杜光庭《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并功德疏表》:“無向隅不獲之夫,有比屋可封之俗。”
-
169
不置可否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ì kě fǒu
- 成語解釋:
- 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無所可否。”
-
170
臭不可當
- 成語拼音:
- chòu bù kě dāng
- 成語解釋:
- 當:承受。臭得使人受不了。比喻人名聲極壞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柳宗元《東海若》:“刳而振其犀以嬉,取海水雜糞壤嶢蚘而實之,臭不可當也。”
-
171
臭不可聞
- 成語拼音:
- chòu bù kě wén
- 成語解釋:
- 臭得使人受不了。比喻人名聲極壞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柳宗元《東海若》:“刳而振其犀以嬉,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,臭不可當也。”
-
172
楚楚可愛
- 成語拼音:
- chǔ chǔ kě à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陳設整齊,令人喜愛。
- 成語出處:
- 郁達夫《沉淪》:“庭內的假山如花草,布置得楚楚可愛。”
-
173
觸手可及
- 成語拼音:
- chù shǒu kě jí
- 成語解釋:
- 近在手邊;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。
- 成語出處:
-
174
傳檄可定
- 成語拼音:
- chuán xí kě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傳:傳送,傳遞;檄:討敵文書;定:平定。比喻不待出兵,只要用一紙文書,就可以降服敵方。指不戰而使對方歸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三卷:“傳檄可定,極言敵之易破;迎刃而解,甚言事之易為。”
-
175
寸陰可惜
- 成語拼音:
- cùn yīn kě xī
- 成語解釋:
- 寸陰:指短暫的時間;惜:愛惜。一寸光陰也應當愛惜。形容時間極其寶貴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朱彝尊《朱翁六十壽序》:“人生世上,寸陰可惜,豈可晷刻偷安耶!”
-
176
敵不可縱
- 成語拼音:
- dí bù kě zòng
- 成語解釋:
- 對敵人不能放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奉不可失,敵不可縱。”
-
177
大可不必
- 成語拼音:
- dà kě bù bì
- 成語解釋:
- 可:可以;必:肯定,必要。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3回:“如今要再去學那下馬馮婦,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。”
-
178
二者不可得兼
- 成語拼音:
-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
- 成語解釋:
- 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魚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”
-
179
非通小可
- 成語拼音:
- fēi tōng xiǎo kě
- 成語解釋:
- 非:不;通:同“同”;小可:尋常,一般。指情況嚴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視
- 成語出處:
- 《永樂大典戲文·》:“這的是人命事,非通小可。”
-
180
非同小可
- 成語拼音:
- fēi tóng xiǎo kě
- 成語解釋:
- 小可:尋常;一般。不同于一般的小事。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;不可忽視。也指人的學問、本領不同尋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關天關地,非同小可!”
* 關于可可的成語 形容可可的成語 描述可可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