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可可的成語 (375個)

    201

    奈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i kě nài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沒有辦法,無計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:“清早是死不起床的,點名時監學向床上去拉他,也拉他不動,監學把他也沒奈何。”
    202

    模棱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ó léng liǎng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模棱:說話處事含混;兩:這樣也行;那樣也行。形容對事情的兩面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 蘇味道傳》:“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,但模棱以持兩端矣。”
    203

    面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mù kě z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面目:面貌;憎:令人厭惡。相貌丑陋;令人厭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    204

    難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néng kě g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難能:很難做到;貴:值得寶貴。本來難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;這是很貴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荀卿論》:“子路之勇,子貢之辯,冉有之智,此三子者,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貴者也。”
    205

    怒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ù róng kě j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掬:兩手捧取。形容一臉怒氣,讓人覺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方欲啟問,只見那義士怒容掬,颼地掣出匕首。”
    206

    南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shān kě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南山:終南山。比喻已經定案,不更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或改移,此判終無搖動。”
    207

    貧賤之交不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,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貧賤之交:貧困時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麩。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,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劉悛傳》:“后悛從駕登蔣山,上數嘆曰:‘貧賤之交不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顧謂悛曰:‘此況卿也。’”
    208

    貧賤之知不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,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貧賤之知:貧困時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麩。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,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宋弘傳》:“臣聞貧賤之知不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
    209

    前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chē kě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。鑒:引申為教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清史稿 劉韻珂傳》:“洋人在粵,曾經就撫,迨給銀后,滋擾不休,反復性成,前車鑒。”
    210

    通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kě tōng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金錢的魔力極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張固《幽閑鼓吹》:“錢至十萬,通神矣。無不回之事,吾懼及禍,不得不止。”
    211

    企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ǐ zhǒng kě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很快就以等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:“則蕭、曹、周、韓之倫,何足不致,吳、鄧、梁、竇之屬,企踵待。”
    212

    前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zhé kě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前車之鑒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與石應之書》:“惟兄勉之,無失朋友之望,前轍鑒。”
    213

    銳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uì bù kě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;不抵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1卷:“侯元領了千余人直突其陣,銳不當。”
    214

    人而無信,不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ér wú xìn,bù zhī qí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信:信用;其:那;以,行。一個人不講信用,真不知道怎么能行。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也。”
    215

    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yán kě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指流言蜚語。人的流言蜚語是怕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鄭風 將仲子》:“人之多言,亦畏也。”
    216

    深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bù kě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深得無法測量。形容很深。②比喻道理、含義異常深奧。③比喻人心機極深;難以猜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主術訓》:“天道玄默,無容無則,大不極,深不測。”
    217

    時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kě f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逢:遭遇,遇見。大好時機平日不易遇到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薛安都傳》:“機事難遇,時不逢。”
    218

    俗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ú bù kě n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。俗:庸俗;耐:忍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沂水秀才》:“一美人置白金一鋌,三四兩許,秀才掇內袖中。美人取巾,握手笑出曰:‘俗不耐’。”
    219

    事無不對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。沒有什么事情不以公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司馬光傳》:“平生所為,未嘗有不對人言者。”
    220

    食之無味,棄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zhī wú wèi,qì zhī kě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味:滋味。吃起來沒有滋味,丟掉它又惜。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司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雞肋,棄之如惜,食之無所得,以比漢中,知王欲還也。”
    * 關于可可的成語 形容可可的成語 描述可可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