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口口的成語 (397個)
-
381
張口掉舌
- 成語拼音:
- zhāng kǒu diào shé
- 成語解釋:
- 謂發表言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羅隱《讒書·敘二狂生》:“張口掉舌,則謂之訕謗;俯首避事,則謂之詭隨,是時難事也。”
-
382
朱口皓齒
- 成語拼音:
- zhū kǒu hào chǐ
- 成語解釋:
- 皓:白。鮮紅的雙唇,雪白的牙齒。形容容貌美麗
- 成語出處:
- 無名氏《雜事秘辛》:“目波澄鮮,眉撫連卷,朱口皓齒,修耳懸鼻,輔魘頤頷,位置均適。”
-
383
眾口交攻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jiāo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交:俱,共。許多人一起用話語攻擊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王應熊傳》:“言陛下召應熊,必因其秉國之日,眾口交攻,以為孤立無黨,孰知其同年密契,肺腑深聯。”
-
384
眾口交薦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jiāo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交:俱,共。許多人一致推薦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2回:“玄宗見眾口交薦李白之才,便傳旨贈李白以五品冠帶朝見。”
-
385
眾口鑠金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shuò jīn
- 成語解釋:
- 人人這么說;足以熔化金(鑠:熔化)。比喻輿論力量大;也比喻謠言多使是非混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 周語下》:“眾心成城,眾口鑠金。”
-
386
張口吐舌
- 成語拼音:
- zhāng kǒu tǔ shé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很驚奇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大家張口吐舌,忍氣吞聲,簇擁翠蓮上轎。”
-
387
眾口銷鑠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xiāo shuò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輿論力量大,連金屬都能熔化。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
- 成語出處:
-
388
眾口熏天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xūn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指群言可以動天。比喻輿論力量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 離謂》:“毀譽成黨,眾口熏天。”
-
389
眾口囂囂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xiāo xiāo
- 成語解釋:
- 囂:喧嚷,吵嚷。大家都吵吵嚷嚷地說著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子產不毀鄉校煩》:“游于鄉之校,眾口囂囂。”
-
390
眾口之辯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zhī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各學派間的辯論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公孫龍問于魏牟曰:‘龍少學先王之道,長而明仁義之行,合同異,雜堅白,然不然,可不可,因百家之知,窮眾口之辯,吾自以為至達已。’”
-
391
在人口耳
- 成語拼音:
- zài rén kǒu ěr
- 成語解釋:
- 指被人們所稱道、傳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汪琬《答王進士書》:“相距幾千百年,猶昭灼在人口耳。”
-
392
白費口舌
- 成語拼音:
- bái fèi kǒu shé
- 成語解釋:
- 談話一無所獲
- 成語出處:
-
393
苦口惡石
- 成語拼音:
- kǔ kǒu è shí
- 成語解釋:
- 石:古代石針。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規勸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美疢不如惡石:夫石猶生我,疢之美,其毒滋多。”
-
394
口巧手拙
- 成語拼音:
- kǒu qiǎo shǒu zhuō
- 成語解釋:
- 巧:靈巧;拙:笨拙。光是嘴上能說,動手能力相當差
- 成語出處:
-
395
鉗口側目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kǒu cè mù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396
蛇口蜂針
- 成語拼音:
- shé kǒu fē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惡毒的言詞和手段。
- 成語出處:
-
397
隨口亂說
- 成語拼音:
- suí kǒu luàn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* 關于口口的成語 形容口口的成語 描述口口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