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取得的成語 (101個)
-
21
小人得志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rén dé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小人:舊指道德低下或行為不正派的人。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權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為謝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
-
22
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ù hǔ xué,bù dé hǔ zǐ
- 成語解釋:
- 不進老虎洞,就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班超傳》:“超曰:‘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當今之計,獨有因夜以火攻虜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震怖,可殄盡也。’”
-
23
不入獸穴,不得獸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ù shòu xué,bù dé shòu zǐ
- 成語解釋:
- 不進野獸窩,不能捉到小野獸。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韋佑傳》:“古人稱不入獸穴,不得獸子。安危之事未可預量。”
-
24
不入獸穴,安得獸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ù shòu xué,ān dé shòu zǐ
- 成語解釋:
- 不進野獸窩,怎能捉到小野獸。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李遠傳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獸穴,安得獸子。’若以奇兵出其不意,事或可濟。”
-
25
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tàn hǔ xué,bù dé hǔ zǐ
- 成語解釋:
- 探:探測。不進老虎窩,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觀漢記·班超傳》:“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,酒酣激怒曰:‘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。’”
-
26
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tàn hǔ xué,ān dé hǔ zǐ
- 成語解釋:
- 探:探測;安:怎么。不進老虎窩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呂蒙傳》:“貧賤難可居,脫誤有功,富貴可致,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”
-
27
出手得盧
- 成語拼音:
- chū shǒu dé lú
- 成語解釋:
- 盧:古時樗蒲戲一擲五子皆黑,為最勝采。比喻一下子就取得勝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 張瓌傳》:“獻捷,太祖以告領軍張沖,沖曰:‘瓌以百口一擲,出手得盧矣。’”
-
28
貪多務得
- 成語拼音:
- tān duō wù dé
- 成語解釋:
- 貪:求多;務:務必。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。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貪多務得,細大不捐。”
-
29
探驪得珠
- 成語拼音:
- tàn lí dé zhū
- 成語解釋:
- 驪:古指黑龍。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。原指冒大險得大利。后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,措辭扼要,得到要領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陳其元《庸閑窄筆記 蔣振生書法論》:“如探驪得珠,覺前賢紛紛議論,均為饒舌矣。”
-
30
自業自得
- 成語拼音:
- zì yè zì dé
- 成語解釋:
- 業:造作;得:獲得,取得。佛家語,指自作自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正法念經》:“自業自得果,眾生皆如是。”
-
31
沽名釣譽
- 成語拼音:
- gū míng diào yù
- 成語解釋:
- 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極力謀取好名譽。沽:買;釣:喻用手段取得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張建《高陵縣張公去思碑》:“非若沽名釣譽之徒,內有所不足,急于人聞,而專苛察督責。”
-
32
潛移陰奪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yí yīn duó
- 成語解釋:
- 奪:爭取。指不露形跡地改變或取得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余珊傳》:“初每事獨斷,今戚里左右,或潛移陰奪。”
-
33
失敗乃成功之母
- 成語拼音:
-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
- 成語解釋:
- 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。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,最后取得勝利
- 成語出處:
-
34
失敗是成功之母
- 成語拼音:
- 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
- 成語解釋:
- 母:先導,根源。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。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能取得勝利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敗是成功之母。”
-
35
失敗者成功之母
- 成語拼音:
-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
- 成語解釋:
- 母:先導,根源。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。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能取得勝利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實踐論》:“所謂‘失敗者成功之母’,‘吃一塹,長一智’,就是這個道理。”
-
36
先即制人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jí zhì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制:控制。先下手取得主動就可制服對方。泛指做事應先爭取主動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吾聞,先即治人,后則為人所制。”
-
37
直言取禍
- 成語拼音:
- zhí yán qǔ huò
- 成語解釋:
- 直:坦率、直爽;取:取得,引申為招致。指說話直率的人會惹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難。”
-
38
置之死地而后生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、只有戰死的境地,兵士就會奮勇前進,殺敵取勝。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,就能下決心,取得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孫武《孫子 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-
39
得勝回朝
- 成語拼音:
- dé shèng huí cháo
- 成語解釋:
- 朝:朝廷;封建帝王接受朝見;處理政事的地方。打了勝仗回到朝廷報功。泛指取得勝利或完成任務后喜洋洋地回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小尉遲》:“若得勝還朝,圣人自有加官賜賞哩。”
-
40
反行兩登
- 成語拼音:
- fǎn xíng liǎng dēng
- 成語解釋:
- 行:做,行事;登:通“得”,取得,獲得。從反面著手行事收到正反兩面的效果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商鞅《商君書·徠民》:“此其損敵也,與戰勝同實;而秦得之以為粟,此反行兩登之計也。”
* 關于取得的成語 形容取得的成語 描述取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