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發發的成語 (323個)

    121

    不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o fā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毫不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第二卷:“四至八到,方方湊合,求其毛不爽難矣。”
    122

    聳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o fā sǒng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毛悚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9回:“朵思見之,毛聳然,回顧孟獲曰:‘此乃神兵也!’”
    123

    森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o fà sēn s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豎:直立。汗毛和頭都豎立起來。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、緊張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岳珂《桯史·館娃浯溪》:“余忽心動,毛森豎,乃跡故步,還至水滸。”
    124

    沖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ù fà chōng g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冠:帽子。憤怒得頭豎起;頂著帽子。形容憤怒到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因持璧卻立,倚柱,怒上沖冠。”
    125

    文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 fà wén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。頭披散,身刺花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 王制》:“東方曰夷,被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    126

    纓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 fà yīng g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來不及將頭束好,來不及將帽帶系上。形容急于去救助別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下》:“今有同室之人斗者,救之;雖被纓冠而救之,可也。”
    127

    龐眉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áng méi huáng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眉斑白,頭黃。指老人。龐,用同“厖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·隋紀下·煬帝》:“朕永言稽古,用求至理,是以龐眉黃,更令收敘,務簡秩優。”
    128

    蓬頭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éng tóu sàn f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頭披垂,非常散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百川《綠野仙蹤》第60回:“眾役將婆子打的蓬頭散,和開路鬼一般。”
    129

    矢不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bù xū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矢:箭。形容射箭本領極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王傳》:“車駕還,詔健殿后,蠕蠕萬騎追之,健與數十騎擊之,矢不虛,所中皆應弦而斃。”
    130

    之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fā zhī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一根絲,一根頭。指功勞極微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蔡伯喈《上漢書十志疏》:“父子一門,兼愛恩寵,不能輸寫心力,以效絲之功。”
    131

    矢無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wú xū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矢:箭;虛:空。箭射得準,每必中。形容箭術高明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為皇太子謝賜御所射雉啟》:“輕鑾微動,密翳徐張,黃間所彀,矢無虛。”
    132

    吐哺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bǔ wò f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哺:口呂咀嚼著的食物。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,洗頭時多次把頭握在手中。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三卷:“吾一沐三握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”
    133

    吐哺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bǔ zhuō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吐哺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后廿九日復上書》:“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,亦宜引而進之,察其所以而去就之,不宜默默而已也。”
    134

    摘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ī jiān fā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摘:通“擿”,揭伏:檢舉;伏:隱藏。揭檢舉隱藏的壞人壞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荀悅《漢紀·宣帝紀》:“真摘奸伏如神,皆此類也。”
    135

    童顏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án hè f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顏:臉色。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,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。形容老年人氣色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5回:“策見其人,童顏鶴,飄然有出世之姿。”
    136

    吐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ò fā tǔ b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成王封伯禽于魯,周公誡之曰:‘往矣!子其無以魯國驕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于天下亦不輕矣,然一沐三握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’”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亦記此事。后因以“握吐哺”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,殷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成王封伯禽于魯,周公誡之曰:‘往矣!子其無以魯國驕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于天下亦不輕矣,然一沐三握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’”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亦記此事。
    137

    文身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én shēn jiǎn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文身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詩外傳》第八卷:“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……文身剪而后處焉。”
    138

    心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cháng fà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長:智謀深;短:指年老。頭稀少,心計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謀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短而心甚長,其或寢處我矣。”
    139

    蕭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n fā xiāo q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釁:縫隙,引申為爭端,事端。蕭墻: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,引申為內部。比喻事端或災禍生在內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傅燮傳》:“今張角起于趙、魏,黃巾亂于六州。此皆釁蕭墻,而禍延四海者也。”
    140

    制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fā zhì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:開始行動;制:制服。指爭取主動;先動手來制服對方。現泛指先下手爭取主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項籍傳》:“先制人,后制于人。”
    * 關于發發的成語 形容發發的成語 描述發發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