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單位的成語 (59個)

    1

    主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ěn wèi zh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自己所在的小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(六)本主義,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,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。”
    2

    當家做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g jiā zuò z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當家:主持家務。本指主管家政,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。比喻在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卷:“要當支書,就得認真地當家做主。”
    3

    不差累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ā lěi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累黍: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,形容數量極小。形容絲毫不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律歷志上》:“度長短者不失毫厘,量多少者不失圭撮,權輕重者不失黍累。”
    4

    避君三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jūn sān sh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舍:古代計量,1舍=30里。指退讓和回避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靈,得反晉國,晉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避君三舍。”
    5

    擘兩分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ò liǎng fēn x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。比喻準確清楚。兩,較小的重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三折:“只我問他個擘兩分星,說一段從頭的至尾。”
    6

    不失毫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ī háo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:差。毫厘: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。不差一毫一厘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儒效》:“圣人也者,本仁義,當是非,齊言行,不失豪(毫)厘。”
    7

    寸積銖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ùn jī zhū l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銖:古代重量;二十銖為一兩。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李綱《與右丞相條具事宜札子》:“寸積銖累,以及此數,若不妄散,以陳易新,可以常為洪州之根本。”
    8

    尺枉尋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wǎng xún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枉:彎曲;尋:古長度,1尋=8尺;直:伸。彎曲一尺而使得一尋伸直。比喻微小的讓步換來較大的利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绤正傳》:“小屈大申,存公忽私,雖尺枉而尋直,終揚光以發揮也。”
    9

    差以毫厘,謬以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ā yǐ háo lí,miù yǐ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差:相差;毫厘:很小的計量;謬:同“繆”。開始時相差很微小,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司馬遷傳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差以毫厘,謬以千里。’”
    10

    斗斛之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ǒu hú zhī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斗斛:古代容量,1斛=10斗,1斗=10升;祿:官員的俸給。微薄的薪俸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故舍汝而旅食京師,以求斗斛之祿。”
    11

    獨立王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lì wáng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主權完整的國家。比喻不受上級或制度約束,自行其是的地區、部門或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78章:“所謂政治分會與北洋軍閥的巡閱使毫沒有區別,目的在于割據一方,形成獨立王國。”
    12

    斗升之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ǒu shēng zhī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斗升:古代容量,1斛=10斗,1斗=10升;祿:官員的俸給。微薄的薪俸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上樞密韓太尉書》:“向之來,非有取于斗升之祿。”
    13

    頂頭上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ǐng tóu shà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人或本的直接領導人或部門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鄒韜奮《抗戰以來·“諸葛亮”和“阿斗”搏斗》:“對于我們的‘頂頭上司’,也以極誠懇的態度,商量挽救這一個文化堡壘的辦法。”
    14

    膚寸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ū cùn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膚寸:古代長度,1膚=4寸。指面積狹小的土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膚寸之地無得者,豈齊不欲地哉?形弗能有也。”
    15

    分毫析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háo xī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毫、厘:都是細小的名稱;析:剖析。分析一毫一厘。形容分析細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定勢》:“世之作者,或好煩文博採,深沉其旨者;或好離言辨白,分毫析厘者。”
    16

    夫妻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ū qī d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由夫婦兩人經管的小店鋪,借指夫妻兩人控制某,變公為私
    成語出處:
   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8章:“這是老規矩,也是這個夫妻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吃喝了。”
    17

    分文不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wén bù s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:指銀子計量的最小;文:指制錢的最小。一個錢也不接受。比喻不計報酬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13回:“供了素齋,又具白銀一兩為謝。三藏分文不受。”
    18

    更長漏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ng cháng lòu y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更:舊時夜間計時,1夜=5更,1更=2小時;漏:古時滴水計時的器皿;永:長。形容夜已很深或很長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第三折:“我為你呵挨了些更長漏永,受了些裘寒枕冷。”
    19

    更長夢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ng cháng mèng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更:舊時夜間計時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個小時;更長:指漫漫長夜;夢短:指睡眠不踏實,極易醒。形容思緒煩亂,很難入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〈清腔類·步步嬌〉》:“可憐正凄涼正眠,冷清清把紗窗半掩,更長夢短使人愁悶添。”
    20

    更闌人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ng lán rén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更:舊時夜間計時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小時;闌:將盡;人靜:沒有人的吵雜聲,一片寂靜。夜已很深,沒有人聲,一片寂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陸采《懷香記 謀逾東墻》:“更闌人靜,東墻月上移花影。”
    * 關于單位的成語 形容單位的成語 描述單位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