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勿勿勿的成語 (37個)
-
21
過則勿憚改
- 成語拼音:
- guò zé wù dàn gǎi
- 成語解釋:
- 過:過錯,過失;憚:怕。有了過錯,就不要怕去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主忠信……過則勿憚改。”
-
22
高枕勿憂
- 成語拼音:
- gāo zhěn wù yōu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高枕無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四游記·玉帝起來賽寶通明會》:“比丘曰:‘娘親高枕勿憂。自古云兵來將擋,水來土淹。’”
-
23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- 成語拼音:
- jǐ suǒ bù yù,wù shī yú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給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’”
-
24
寧缺勿濫
- 成語拼音:
- níng quē wù làn
- 成語解釋:
- 濫:不加選擇,過度,過多。寧可少些,不要不顧質量地求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為國者,賞不僭而刑不濫……若不幸而過,寧僭不濫。”
-
25
寧為雞口,勿為牛后
- 成語拼音:
- nìng wéi jī kǒu,wù wéi niú hòu
- 成語解釋:
- 寧:寧愿;牛后:牛的肛門。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居小者之首,不為大者之后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二回:“生員雖貧士也,語云,‘寧為雞口,勿為牛后。’豈有圣門弟子,貪紈袴之膏粱,而亂朝廷之名教者乎!”
-
26
秋毫勿犯
- 成語拼音:
- qiū háo wù f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軍紀嚴明,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。同“秋毫無犯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 隋紀下 煬帝》:“營壘所次,務在整肅,芻蕘有禁,秋毫勿犯。”
-
27
潛龍勿用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lóng wù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蛟龍潛伏著不為人知。比喻人才未被重用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乾》:“初九,潛龍勿用。”
-
28
少安勿躁
- 成語拼音:
- shǎo ān wù zào
- 成語解釋:
- 少:略微;安:安定;躁:急躁。稍微耐心點,不要急躁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愿少安勿躁!且待千秋軍火到此,一探彼會內情,如有實際,再謀舉事。”
-
29
勿藥有喜
- 成語拼音:
- wù yào yǒu xǐ
- 成語解釋:
- 勿:不要。祝賀人病愈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無妄》:“無妄之疾,勿藥有喜。”
-
30
效死勿去
- 成語拼音:
- xiào sǐ wù qù
- 成語解釋:
- 指竭盡忠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梁惠王下》:“世守也,非身之所能為也,效死勿去。”
-
31
遵而勿失
- 成語拼音:
- zūn ér wù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謂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:“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,法令既明,今陛下垂拱,參等守職,遵而勿失,不亦可乎?”
-
32
勿忘在莒
- 成語拼音:
- wù wàng zài j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忘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直諫》:“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。”
-
33
格殺弗論
- 成語拼音:
- gé shā fú lù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格殺勿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燮《中西紀事·粵民義師》:“洋人入其界者,登時格殺弗論。”
-
34
格殺無論
- 成語拼音:
- gé shā wú lù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格殺勿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五編第三章第三節:“清政府以‘格殺無論’對付人民,人民也以‘格殺無論’對待賣國賊。”
-
35
犁生骍角
- 成語拼音:
- lí shēng yuè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謂雜色牛生純赤色、角周正的小牛。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。語出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謂仲弓,曰:‘犁牛之子骍且角,雖欲勿用,山川其舍諸?’”邢昺疏:“雜文曰犁。骍,純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棄也。諸,之也。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,故孔子稱謂仲弓,曰:‘譬若雜文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謂仲弓,曰:‘犁牛之子骍且角,雖欲勿用,山川其舍諸?’”邢昺疏:“雜文曰犁。骍,純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棄也。諸,之也。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,故孔子稱謂仲弓,……言仲弓父雖不善,不害于子之美也。”
-
36
三諫之義
- 成語拼音:
- sān jiàn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《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諫不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此之謂也。”后以“三諫之義”指事君之正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公羊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諫不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此之謂也。”
-
37
遵而不失
- 成語拼音:
- zūn ér bù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遵而勿失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煬帝紀上》:“朕肅膺寶歷,纂臨萬邦,遵而不失,心奉先志。”
* 關于勿勿勿的成語 形容勿勿勿的成語 描述勿勿勿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