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勞動的成語 (21個)
-
1
多勞多得
- 成語拼音:
- duō láo duō dé
- 成語解釋:
- 多勞動多受益,不勞動不得食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卷:“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多勞多得,少勞少得。”
-
2
不勞而獲
- 成語拼音:
- bù láo ér huò
- 成語解釋:
- 獲:獲得。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。也作“不勞而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王肅《孔子家語 入官》:“所求于邇,故不勞而得也。”
-
3
不勞而食
- 成語拼音:
- bù láo ér shí
- 成語解釋:
- 食:吃。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張東林《古城春色》第二部:“我們掌柜的說,解放了不應當不勞而食。”
-
4
飯來張口
- 成語拼音:
- fàn lái zhāng kǒu
- 成語解釋:
- 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
- 成語出處:
- 唐 元稹《放言》:“酒熟脯糟學漁父,飯來開口似神鴉。”
-
5
坐享其成
- 成語拼音:
- zuò xiǎng qí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享:享受;成:成果。坐著不勞動而享受勞動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王守仁《與顧惟賢書》:“閩廣之役,偶幸了事,皆諸君之功,區區蓋坐享其成者。”
-
6
四體不勤
- 成語拼音:
- sì tǐ bù qín
- 成語解釋:
- 四肢不勞動。形容脫離勞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子路問曰:'子見夫子乎?'丈人曰:'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,孰為夫子?'”
-
7
寄生蟲
- 成語拼音:
- jì shēng chóng
- 成語解釋:
- 寄生在別的生物體上的動物。比喻有勞動能力而不勞動,靠別人為生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梁遇春《黑暗》:“而名士們一向是靠欺騙奸滑為生,一面罵俗物,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蟲,養成中國歷來文人只圖小便宜的習氣。”
-
8
糠菜半年糧
- 成語拼音:
-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。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江《太行風云》:“總是個糠菜半年糧哇,今年可要早動手,多按上兩甕豆葉菜。”
-
9
苛捐雜稅
- 成語拼音:
- kē juān zá shuì
- 成語解釋:
- 苛:苛細、繁重;雜:多種多樣的。指舊社會反動統治者壓榨勞動人民而強行征收的苛細繁重的捐稅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天地玄黃 拙劣的犯罪》:“在整個經濟危機之下,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之下,在卑劣的利誘腐化之下,成本提高了,購買力減低了。”
-
10
民脂民膏
- 成語拼音:
- mín zhī mín gāo
- 成語解釋:
- 脂、膏:動植物體內的油質。比喻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物質財富。
- 成語出處:
- 五代 孟昶《戒石文》:“爾俸爾祿,民脂民膏。”
-
11
半工半讀
- 成語拼音:
- bàn gōng bàn dú
- 成語解釋:
- 一面勞動一面學習的個人學習方案
- 成語出處:
- 蕭乾《落日》:“好容易有這么個半工半讀的地方,你怎么一來就沒長性——”
-
12
筆耕硯田
- 成語拼音:
- bǐ gēng yàn tiá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從事腦力勞動,以讀寫為業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任昉《為蕭揚州薦士表》:“既筆耕為養,亦傭書成學。”
-
13
餓鬼投胎
- 成語拼音:
- è guǐ tóu tā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大量吃東西而不勞動,造成對父母的拖累
- 成語出處:
- 歐陽山《苦斗》:“咱們也不嫉妒他人,縱使不一定是個討債的,也難免是個餓鬼投胎。”
-
14
鰥寡孤獨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guǎ gū dú
- 成語解釋:
- 鰥:年老無妻;寡:年老無夫;孤:年幼喪父;獨:年老無子。失去配偶或老年喪子;幼年喪父的人。也泛指無勞動力又無親人贍養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無妻曰鰥,老而無夫曰寡,老而無子曰獨,幼而無父曰孤;此四者,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。”
-
15
矜寡孤獨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guǎ gū dú
- 成語解釋:
- 矜:同“鰥”,老而無妻的人;寡:寡婦;孤:孤兒;獨:獨身。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獨居無靠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禮運》:“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”
-
16
鰥寡孤煢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guǎ gū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煢,無兄弟。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。同“鰥寡孤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陸贄《賜京畿及同華等州百姓種子賑給貧人詔》:“賑賜貧人,先盡鰥寡孤煢目下不濟者。”
-
17
鰥寡煢獨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guǎ qióng dú
- 成語解釋:
- 煢,無兄弟。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。同“鰥寡孤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白《虞誠令李公去思頌碑》:“公勖之親鄰,厄以兇事,而鰥寡煢獨,眾所賴焉。”
-
18
毀于一旦
- 成語拼音:
- huǐ yú yī dàn
- 成語解釋:
- 一旦:一天。指得來不易的東西;一下子就毀掉了。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滅掉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。”
-
19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
- 成語拼音:
- rì chū ér zuò,rì rù ér xī
- 成語解釋:
-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,太陽下山就休息。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,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 讓王》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。”
-
20
下愚不移
- 成語拼音:
- xià yú bù yí
- 成語解釋:
- 移:改變。下等的愚人,決不可能有所改變。舊時儒家輕視勞動人民的觀點。也指不求上進,不想學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 陽貨》:“唯上知與下愚不移。”
* 關于勞動的成語 形容勞動的成語 描述勞動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