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削減的成語 (6個)
-
1
日削月朘
- 成語拼音:
- rì xuē yuè juān
- 成語解釋:
- 朘:縮小,減少。日日削減,月月縮小。形容逐漸縮小。也指時時受到搜刮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董仲舒傳》:“民日削月朘,寖以大窮。”
-
2
偷工減料
- 成語拼音:
- tōu gōng jiǎn liào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商人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產品質量;削減工料。現也指做事圖省事;馬虎敷衍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這下游一帶的工程都是偷工減料作的,斷靠不住。”
-
3
削衣貶食
- 成語拼音:
- xuē yī biǎ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削:削減;貶:降低。削減衣服,降低飲食水準。比喻省吃儉用,節衣縮食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》:“時公私有余,削衣貶食,不立資遺,以班親舊朋友為義。”
-
4
裒多增寡
- 成語拼音:
- póu duō zēng guǎ
- 成語解釋:
- 裒:減少;增:補充。削減有余以補不足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贈樓應允序》:“裒多增寡,人道之所以成乎天也。”
-
5
強干弱枝
- 成語拼音:
- qiáng gān ruò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加強樹干,削弱枝葉。比喻削減地方勢力,加強中央權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》:“而漢郡八九十,形錯諸侯間,犬牙相臨,秉其厄塞地利,強本干,弱枝葉之勢,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。”
-
6
以夷治夷
- 成語拼音:
- yǐ yí zhì yí
- 成語解釋:
-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,使其互相沖突,削減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 張祐傳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煩兵而下。”
* 關于削減的成語 形容削減的成語 描述削減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