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刀槍的成語 (13個)
-
1
刀槍入庫
- 成語拼音:
- dāo qiāng rù kù
- 成語解釋:
- 把刀槍都放進兵庫里去。指沒有戰爭;不用武備;也指和平麻痹;解除武裝;不作戒備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彩《說岳全傳》:“其時天下太平已久,真個是:馬放南山,刀槍入庫,五谷豐登,萬民樂業。”
-
2
真刀真槍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dāo zhēn qiāng
- 成語解釋:
- ①真實的刀槍。②比喻毫不作假,實實在在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龍須溝》第二幕:“他們在這兒,不是先給孩子們糖吃,然后才真刀真槍的一殺殺一大片?”歐陽山《苦斗》三八:“你知道么?人家是拿真刀真槍的。不比我們光拿鐵筆、扁擔。”
-
3
刀槍劍戟
- 成語拼音:
- dāo qiāng jiàn jǐ
- 成語解釋:
- 戟:古代一種兵器,合戈、矛為一體,既能直刺,又能橫擊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種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七回:“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,刀槍劍戟,燦若霜雪。”
-
4
使槍弄棒
- 成語拼音:
- shǐ qiāng nòng b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使弄刀槍棍棒等兵器,借指習武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39回:“因他會寫諸家字體,人都喚他做圣手書生。又會使槍弄棒,舞劍掄刀。”
-
5
刀槍不入
- 成語拼音:
- dāo qiāng bù rù
- 成語解釋:
- 刀殺不進槍刺不死。比喻一個人的思想僵化,批評、鼓勵都不起作用
- 成語出處:
-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三章:“我同孫猴子一樣,早練得刀槍不入啦!”
-
6
舞槍弄棒
- 成語拼音:
- wǔ qiāng nòng b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使弄刀槍棍棒等兵器,借指習武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2回:“試看全伙里舞槍弄棒的書生,猶勝滿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。”
-
7
持刀執棍
- 成語拼音:
- chí dāo zhí gùn
- 成語解釋:
- 拿著刀槍棍棒準備打架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7回:“便有許多王孫公子要求娶他,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車,自己不肯去。一回兒又有盜賊劫他,持刀執棍的逼勒。”
-
8
拿刀弄杖
- 成語拼音:
- ná dāo nòng zhàng
- 成語解釋:
- 揮舞刀槍棍棒。泛指動武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五回:“寶玉一發拿刀弄杖、尋死覓活的,鬧的天翻地覆。”
-
9
舞刀躍馬
- 成語拼音:
- wǔ dāo yuè mǎ
- 成語解釋:
- 揮舞刀槍,縱躍戰馬。比喻奮勇作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三卷:“岳勝怒曰:‘好賊奴,敢如此大言!’舞刀躍馬,直取天佑。”
-
10
蛟龍戲水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lóng xì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刀槍棍棒等武器使得輕松自如,靈活多變。形容武藝精湛純熟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五十一回:“餓虎撲食最傷人,蛟龍戲水能兇惡。”
-
11
勵兵秣馬
- 成語拼音:
- lì bīng mò mǎ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鄭穆公使視客館,則束載、厲兵、秣馬。”謂磨好刀槍,喂飽戰馬,準備戰斗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鄭穆公使視客館,則束載、厲兵、秣馬。”
-
12
十八般兵器
- 成語拼音:
- shí bā bān bī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本指刀槍劍戟等十八種古式兵器。后泛指多種武器。亦比喻多種技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六十回:“馬靜一瞧,大殿前擺著家伙,十八般兵器,一應俱全。”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八回:“若論十八般兵器,我[十三妹]都算拿得起。”
-
13
同室操戈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shì cāo gē
- 成語解釋:
- 自家人動刀槍。泛指內部相爭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種兵器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* 關于刀槍的成語 形容刀槍的成語 描述刀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