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軍隊的成語 (175個)
-
61
偷營劫寨
- 成語拼音:
- tōu yíng jié zhài
- 成語解釋:
- 營:軍營,軍隊駐扎的地方。劫:強奪。寨:防守用的柵欄,引申為軍營。偷襲敵方的營寨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二卷:“和尚言:‘老僧今年膽大。’先生道:‘住!貧道從來膽大,專會偷營劫寨。奪了袖中金錘,留下三千世界。’”
-
62
圍追堵截
- 成語拼音:
- wéi zhuī dǔ jié
- 成語解釋:
- 把軍隊分成幾路同時進行包圍式的追擊,將敵人堵截成幾塊,加以消滅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》:“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,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,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。”
-
63
行兵列陣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bīng liè zhèn
- 成語解釋:
- 行:調動;列:排列。調動軍隊,排布陣勢。泛指軍事指揮藝術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一卷:“此人天文地理,六韜三略,無不精通,行兵列陣,玄妙莫測,乃智勇兼全之士。”
-
64
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
- 成語拼音:
- yǎng bīng qiān rì,yòng zài y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養兵:指供養訓練士兵;千日:指長時間。平時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便到關鍵時用兵打仗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0回:“朝廷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,汝安敢出怨言,以慢軍心!”
-
65
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
- 成語拼音:
- yǎng bīng qiān rì,yòng zài yī zhāo
- 成語解釋:
- 指長期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備一旦用兵打仗。同“養軍千日,用在一朝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六十一回:“盧俊義聽了大怒道:‘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!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,你便有許多推故。’”
-
66
用兵如神
- 成語拼音:
- yòng bīng rú shén
- 成語解釋:
- 用兵:指揮軍隊作戰。形容善于用兵;指揮作戰變化莫測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討逆將軍智略超世,用兵如神。”
-
67
掩旗息鼓
- 成語拼音:
- yǎn qí xī gǔ
- 成語解釋:
- ①卷起軍旗,停擂戰鼓。指軍隊隱蔽行動,避免暴露目標。②比喻停止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流賊傳·張獻忠》:“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,收潰散,掩旗息鼓,益西走白羊山。”
-
68
一以當十
- 成語拼音:
- yī yǐ dā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當:相當。一個人抵擋十個人。形容軍隊英勇善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“一而當十,十而當百,百而當千。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,楚兵呼聲動天,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。”
-
69
戰必勝,攻必取
- 成語拼音:
- zhàn bì shèng,gōng bì qǔ
- 成語解釋:
- 每次打仗都獲勝,每次進攻都攻下。形容軍隊力量強大,百戰百勝。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連百萬之軍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”
-
70
縱兵追擊
- 成語拼音:
- zòng bīng zhuī jī
- 成語解釋:
- 縱:發,放。派出軍隊追擊敵人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,莫敢縱兵。”
-
71
斬關奪隘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guān duó ài
- 成語解釋:
- 砍斷門閂,攻破城門,奪取關隘。形容軍隊作戰勇敢,勢不可擋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伯承《回顧長征》:“長征中,紅軍斬關奪隘,搶險飛渡,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。”
-
72
整旅厲卒
- 成語拼音:
- zhěng lǚ lì zú
- 成語解釋:
- 整訓軍隊,激勵士卒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·莫多婁貸文傳》:“周文帝軍出函谷,景與高昂議整旅厲卒,以待其至。”
-
73
自相踐踏
- 成語拼音:
- zì xiāng jiàn tà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人互相踩。形容軍隊潰敗時各自倉皇逃命的狼狽情況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0回:“軍士自相踐踏,死者無數。”
-
74
按兵不動
- 成語拼音:
- àn bīng bù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按:止住。控制住軍隊;暫不行動;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。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召類》:“趙簡子將襲衛,使史默往睹之。期以一月,六月而后反……趙簡子按兵而不動。”
-
75
哀兵必勝
- 成語拼音:
- āi bīng bì shèng
- 成語解釋:
-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經》第69章:“禍莫大于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,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”三國 魏 王弼注:“抗,舉也;加,當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勝。”
-
76
安營下寨
- 成語拼音:
- ān yíng xià zhài
- 成語解釋:
- 安:安置;營:營房;寨:防守用的柵欄。指軍隊駐扎下來。比喻建立臨時的住宿或基地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回:“眾諸侯亦陸續皆至,各自安營下寨,連接二百余里。”
-
77
兵敗將亡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bài jiàng wáng
- 成語解釋:
- 兵:軍隊。軍隊打敗仗,將官陣亡。形容作戰失敗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3回:“今袁熙、袁尚兵敗將亡,無處依棲,來此相投,是鳩奪鵲巢之意也。”
-
78
兵車之會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chē zhī huì
- 成語解釋:
- 春秋時齊桓公爭霸,屢次與諸侯會盟,其中在魯僖公年間的四次,齊國帶有軍隊,你為“兵車之會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穀梁傳 莊公二十七年》:“兵車之會四,未嘗有大戰也。”
-
79
兵多將廣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
- 成語解釋:
- 兵將眾多。形容軍隊人員多,兵力強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“憑著俺這里兵多將廣,馬壯人強,量吳國姬光到的那里,就怕著他哩?”
-
80
兵多者敗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duō zhě bài
- 成語解釋:
- 指兵卒過多的軍隊,常常會吃敗仗,因為兵將各有所恃,號令不齊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趙翼《陔馀叢考》:“古來用兵,往往兵多者敗,差兵過多則號令不齊,氣勢不貫,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。”
* 關于軍隊的成語 形容軍隊的成語 描述軍隊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