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其意的成語 (13個)
-
1
二三其意
- 成語拼音:
- èr sān qí yì
- 成語解釋:
-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專一,反復無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袁紹傳》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:“是時外為御難,內實乞罪,既不見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臨陣叛戾。”
-
2
好學深思,心知其意
- 成語拼音:
- hào xué shēn sī,xīn zhī qí yì
- 成語解釋:
- 深:深入。愛好學習并能深入思考,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義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《書》缺有間矣,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。非好學深思,心知其意,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。”
-
3
使酒罵座
- 成語拼音:
- shǐ jiǔ mà zuò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使酒罵坐”。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,好使酒。一日,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。夫怒蚡傲慢無禮,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,其意實在蚡。蚡乃劾夫罵坐不敬。事見《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》。后因稱在酒宴上借酒使性、辱罵同席之人為“使酒罵座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,好使酒。一日,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。夫怒蚡傲慢無禮,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,其意實在蚡。蚡乃劾夫罵坐不敬。事見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。
-
4
心知其意
- 成語拼音:
- xīn zhī qí yì
- 成語解釋:
- 意:意義。心中領會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藝的要領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五帝本紀》:“書缺有間矣,心知其意,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。”
-
5
阿意取容
- 成語拼音:
- ē yì qǔ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阿意:迎合他人的心意;取容:博取別人的歡心。曲從其意,以取悅于人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 孝義傳下 陶季直》:“季直不能阿意取容,明帝頗忌之,出為輔國長史、北海太守。”
-
6
各如其意
- 成語拼音:
- gè rú qí yì
- 成語解釋:
- 各:各自;如:如愿。指各自都如愿以償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每詔令議義,諸老先生不能言,賈生盡為之對,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,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。”
-
7
書不盡言
- 成語拼音:
- shū bù jì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書:書信。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。后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子曰:‘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’”
-
8
強直自遂
- 成語拼音:
- qiáng zhí zì suí
- 成語解釋:
- 謂剛正而自行其意,不為人所動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觀漢記·朱暉傳》:“暉好節概,有所拔用,皆厲行之士,表善黜惡,抑強絕邪,歲常豐熟,吏民畏而愛之,為之歌曰:‘強直自遂,南陽朱季,吏畏其威,民懷其惠。’”
-
9
肯構肯堂
- 成語拼音:
- kěn gòu kěn táng
- 成語解釋:
- 堂:立堂基;構:蓋屋。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,哪里還談得上肯蓋房子。后反其意而用之,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大誥》:“以作室喻治政也。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為堂基,況肯構主屋乎?”
-
10
肯堂肯構
- 成語拼音:
- kěn táng kěn gòu
- 成語解釋:
- 堂:立堂基;構:蓋屋。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,哪里還談得上肯蓋房子。后反其意而用之,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大浩》:“若考作室,既底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構?”孔傳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,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為堂基,況肯構立屋乎?”
-
11
冷言冷語
- 成語拼音:
- lěng yán lěng yǔ
- 成語解釋:
- 冷:不熱;冷淡;不溫和。不直接表達其意;從側面或反面說辛辣嘲諷的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寶林《寶林禪師語錄》:“山門疏,關著門,盡是自家屋里,何須冷言冷語,暗地敲人?”
-
12
舞弄文墨
- 成語拼音:
- wǔ nòng wén mò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舞文弄墨”。①玩弄法律條文,曲解其意。②玩弄文辭;耍筆桿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王世充傳》:“善敷奏,明習法律,而舞弄文墨,高下其心。”
-
13
燕爾新婚
- 成語拼音:
- yàn ěr xīn hūn
- 成語解釋:
- 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,后反其意,用作慶賀新婚之辭。形容新婚時的歡樂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四折:“狀元下馬就親,洞房花燭,燕爾新婚。”
* 關于其意的成語 形容其意的成語 描述其意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