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公家人的成語 (13個)
-
1
假公濟私
- 成語拼音:
- jiǎ gōng jì sī
- 成語解釋:
- 假:借;濟:補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濟私,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!”
-
2
私仇不及公
- 成語拼音:
- sī chóu bù jí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及:到。雖有私人仇恨而不傷害公家之事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哀公五年》:“私仇不及公,好不廢過,惡不去善,義之經也。”
-
3
損公肥私
- 成語拼音:
- sǔn gōng féi sī
- 成語解釋:
- 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華月報》1979年第1期:“在群眾中,有些人損公肥私,無理取鬧。”
-
4
托公行私
- 成語拼音:
- tuō gōng xíng sī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假公濟私。假借公家的名義,謀取私人的利益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肅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:“而乃馮附城社,蔽虧日月,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。”
-
5
公私分明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sī fēn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公家的與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要敢說真話,反對說假話,不務虛名,多做實事;要公私分明,不拿原則換人情。”
-
6
公私兼顧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sī jiān gù
- 成語解釋:
- 既照顧到公家的利益,也照顧到私人的利益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》:“在公私關系上,就是‘公私兼顧’,或叫‘軍民兼顧’。”
-
7
公私兩便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sī liǎng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對公家私人都便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阮種傳》:“若人有所患苦者,有宜損益,使公私兩濟者,委曲陳之。”
-
8
公私兩濟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sī liǎng j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對公家私人都有好處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阮種傳》:“若人有所患苦者,有宜損益,使公私兩濟者,委曲陳之。”
-
9
清官難斷家事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清官:公正清廉的官吏。指家庭內部糾紛情況復雜,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常言道:‘清官難斷家事’,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,你也休做十分大望。”
-
10
清官難斷家務事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。指家庭內部的事,外人很難搞清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。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,你也休做十分大望。”
* 關于公家人的成語 形容公家人的成語 描述公家人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