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停息的成語 (13個)
-
1
息怒停瞋
- 成語拼音:
- xī nù tíng chēn
- 成語解釋:
- 瞋:發怒時睜大眼睛。停止發怒和生氣。多用作勸說,停息惱怒之辭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夫人休閃了手,且息怒停瞋,聽紅娘說。”
-
2
經久不息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jiǔ bù xī
- 成語解釋:
- 經:經過;息:停息。經過很長時間停不下來;多指掌聲或歡呼聲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堅《草地晚餐》:“人群沸騰起來,掌聲和歡呼聲經久不息。”
-
3
鸞鵠停峙
- 成語拼音:
- luán hú tí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鸞鵠似地停息直立。用以比喻子孫賢俊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殿中少監馬君墓志》:“退見少傅,翠竹碧梧,鸞鵠停峙,能守其業者也。”
-
4
偃武息戈
- 成語拼音:
- yǎn wǔ xī gē
- 成語解釋:
- 停息武備,不事戰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公孫述傳》:“囂(隗囂)不及此時推危乘勝,以爭天命,而退欲為西伯之事,尊章句,賓友處士,偃武息戈,卑辭事漢,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。”
-
5
櫜弓臥鼓
- 成語拼音:
- chǔ gōng wò gǔ
- 成語解釋:
- 藏弓息鼓。謂戰事停息,天下太平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隗囂傳》:“馳使四夷,復其爵號。然后還師振旅,櫜弓臥鼓。申命百姓,各安其所。”
-
6
偃革倒戈
- 成語拼音:
- yǎn gé dǎo gē
- 成語解釋:
- 指停息武備,不事戰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劉壎《隱居通議·經史一》:“偃革倒戈,歸馬放牛,乃滅殷以后事;今楚漢相持,正是兵鋒之交,而言及此,曾不顧其為迂,何也?”
-
7
櫜弓戢戈
- 成語拼音:
- chǔ gōng jí gē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櫜弓戢矢”。《詩·周頌·時邁》:“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”謂收藏干戈弓矢。后因以“櫜弓戢戈”謂停息戰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周頌·時邁》:“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”
-
8
后浪推前浪
- 成語拼音:
-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后面的波浪推動前面的波浪不斷前進。多指新事物代替舊事物;永不停息向前發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文珦《過苕溪》詩:“只看后浪催前浪,當悟新人換舊人。”
-
9
死灰復然
- 成語拼音:
- sǐ huī fù rá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韓長孺列傳》:“安國坐法抵罪,蒙獄吏田甲辱安國,安國曰:‘死灰獨不復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之。’”
-
10
修文偃武
- 成語拼音:
- xiū wén yǎn wǔ
- 成語解釋:
- 提倡文教,停息武備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薛逢《九日曲池游眺》:“正當海晏河清日,便是修文偃武時。”
-
11
偃革尚文
- 成語拼音:
- yǎn gé shàng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停息武備,注重文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蕭俛傳》:“穆宗初,兩河底定,俛與段文昌當國,謂四方無虞,遂議太平事,以為武不可黷,勸帝偃革尚文。”
-
12
偃革為軒
- 成語拼音:
- yǎn gé wéi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指停息武備,修治文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殷事已畢,偃革為軒,倒置兵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復用兵。”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革者,革車也;軒者,赤黻乘軒也。偃武備而治禮樂也。”
-
13
偃武崇文
- 成語拼音:
- yǎn wǔ chóng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停息武備,崇尚文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咸陽王禧傳》:“國朝偃武崇文,偏舍來久,州鎮兵人,或有雄勇,不閑武藝。”
* 關于停息的成語 形容停息的成語 描述停息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