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偽真的成語 (7個)
-
1
棄偽從真
- 成語拼音:
- qì wěi có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丟棄虛偽而追從真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軍次實錄》:“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勞,誠恐其誘惑人心,紊亂真道,故不得不亟于棄偽從真,去浮存實,使人人共知虛文之不足尚,而真理自在人心也。”
-
2
真偽莫辨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wěi mò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莫:不。真假分辨不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經籍志》:“戰國縱橫,真偽莫辨,諸子之言,紛然淆亂。”
-
3
真偽難辨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wěi nán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辨:辨別。真假分辨不清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“文革”博物館》:“是非顛倒、黑白混淆、忠奸不分、真偽難辨的大混亂,還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,算不清的恩仇!”
-
4
以偽亂真
- 成語拼音:
- yǐ wěi luàn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,使真假不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《漢書·王莽贊》云:‘紫色蛙聲,馀分閏位。’謂以偽亂真耳!”
-
5
不辨真偽
- 成語拼音:
- bù biàn zhēn wěi
- 成語解釋:
- 辨:分辨。偽:虛假。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晉文公先年過曹,曹人多有識得的,其夜倉卒不辨真偽。”
-
6
去偽存真
- 成語拼音:
- qù wěi cún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去:除掉。偽:虛假。除掉虛假的;留下真實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》:“權衡在手,明鏡當臺,可以摧邪輔正,可以去偽存真。”
-
7
朝真暮偽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zhēn mù wěi
- 成語解釋:
- 朝:早晨。事情早上這樣說晚上那樣說,沒有定說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放言五首》詩:“朝真暮偽何人辨,古往今來底事無?”
* 關于偽真的成語 形容偽真的成語 描述偽真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