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傳說的成語 (177個)
-
101
狐疑不定
- 成語拼音:
- hú yí bù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狐疑:猶豫,狐性多疑。傳說狐貍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時決定不下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4回:“臣為將軍決一死戰,萬死不辭,只恐將軍狐疑不定。”
-
102
黃楊厄閏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yáng è rùn
- 成語解釋:
- 黃楊:樹木名;厄:困苦;閏:閏年。舊時傳說,黃楊木難長,遇到閏年,非但不長,反而會縮短。比喻境遇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 退圃》:“園中草木春無數,只有黃楊厄閏年。”
-
103
狐疑未決
- 成語拼音:
- hú yí wèi jué
- 成語解釋:
- 狐疑:猶豫,狐性多疑。傳說狐貍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時決定不下來
- 成語出處:
- 《剪燈余話·賈云華還魂記》:“過橫樓西,適有兩巷相聯,莫知何者可達,狐疑未決。”
-
104
吉光片羽
- 成語拼音:
- jí guāng piàn yǔ
- 成語解釋:
-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塊毛皮;吉光:古代傳說中的神獸;毛皮為裘;入水數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文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2回:“祖宗詩文,在旁人觀之,不過行云流水,我們后輩視之,吉光片羽,皆金玉珠貝。”
-
105
蛟龍得水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lóng dé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蛟:古代傳說中的無角龍。傳說蛟龍得水就能興云作霧;飛騰上天。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。
- 成語出處:
- 管仲《管子 形勢》:“人主待得民,而后成其威,故曰:蛟龍得水,而神可立也,虎豹得幽,而威可載也。”
-
106
蛟龍失水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lóng shī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蛟:傳說的無角龍。蛟龍失掉了賴以生存的水。比喻英雄失去憑借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后唐莊宗同光二年》:“不可,蛟龍失水,螻蟻足以制之。”
-
107
雞犬皆仙
- 成語拼音:
- jī quǎn jiē xiān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后,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里,雞和狗吃了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個人做了官,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王充《論衡·道虛》:“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聞,當時并見,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雞犬升天者。”
-
108
精禽填海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qín tián hǎi
- 成語解釋:
- 精禽: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,靈魂化作精衛鳥,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。比喻意志堅決,不畏艱難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新羅馬》楔子:“精禽填海,斥鷃笑其大愚;杜宇啼枝,行人聞而墮淚。”
-
109
借尸還魂
- 成語拼音:
- jiè shī huán hún
- 成語解釋:
- 迷信傳說;人死以后靈魂可以借別人的尸體復活。比喻已經沒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種形式或名義出現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岳伯川《鐵拐李》楔子:“岳壽,誰想你渾家將你尸骸燒化了,我如今著你借尸還魂,尸體是小李屠,魂靈是岳壽。”
-
110
箕山之節
- 成語拼音:
- jī shān zhī jié
- 成語解釋:
- 箕山:古代傳說唐堯時的隱士許由、巢父隱居的地方。節:名節,節操。指歸隱以保全節操。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。亦作“箕山之志”、“箕潁余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昔堯朝許由于沛澤之中,曰:‘……請屬天下于夫子。’許由辭曰:‘為天下之不治與?而既已治矣。自為與?啁噍巢于林,不過一枝;偃鼠飲于河,不過滿腹。歸已君乎!惡用天下?’遂之箕山之下,穎水之陽,耕而食,終身無經天下之色。”
-
111
金童玉女
- 成語拼音:
- jīn tóng yù nǚ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中服侍仙人;生有慧根的童男童女。泛指稚氣無邪的男、女孩童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徐彥伯《幸白鹿觀應制》詩:“金童擎紫藥,玉女獻青蓮。”
-
112
鈞天之樂
- 成語拼音:
- jūn tiān zhī yuè
- 成語解釋:
- 鈞天:古代神話傳說指天的中央。指天上的音樂,仙樂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
- 成語出處:
- 《異聞錄·韋安道》:“行百許步,復有大殿,上陳廣筵重樂,羅列樽俎,九奏萬舞,若鈞天之樂。”
-
113
駕霧騰云
- 成語拼音:
- jià wù téng yún
- 成語解釋:
- 乘著云,駕著霧。原是傳說中指會法術的人乘云霧飛行,后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發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德輝《老君堂》第二折:“恨不的駕霧騰云,臂生兩翅,飛出獄院。”
-
114
景星鳳皇
- 成語拼音:
-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風到景星和鳳凰。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韓愈《與少室李拾遺書》:“朝廷之士,引頸東望,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,爭先睹之為快。”
-
115
江淹夢筆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ān mèng bǐ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南朝梁江淹夜夢郭璞索還五色筆,爾后為詩遂無佳句。后因以“江淹夢筆”喻才思減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白樸《惱煞人》:“宋玉悲秋愁悶,江淹夢筆寂寞,人間豈無成與破。”
-
116
狂吠狴犴
- 成語拼音:
- kuáng fèi bì àn
- 成語解釋:
- 吠:狗叫;狴犴:傳說中一種野獸名,這里指狂犬。狂犬亂叫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王侯之門,狂吠狴犴。臣劍百步,喉喘顛汁。”
-
117
鹍鵬得志
- 成語拼音:
- kūn péng dé zhì
- 成語解釋:
- 鹍鵬:傳說中的極大的魚和鳥。比喻有大志的人得到施展的機會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陳母教子》第一折:“您端的似鹍鵬得志秋云長。”
-
118
開天辟地
- 成語拼音:
- kāi tiān pì dì
- 成語解釋:
- 辟:開辟。古代神話傳說;盤古氏開天辟地;才開始了人類歷史。用來指開創人類的歷史或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 音樂志中》:“開天辟地,峻岳夷海。”
-
119
空穴來風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xué lái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穴:洞、孔;來:招致。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。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;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宋玉《風賦》:“臣聞于師:‘枳句來巢,空穴來風。’”
-
120
龍伯釣鰲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bó diào áo
- 成語解釋:
- 龍伯:傳說中的國名;鰲:大龜。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。比喻非凡的事業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一釣而連六鰲。”
* 關于傳說的成語 形容傳說的成語 描述傳說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