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仁德的成語 (14個)
-
1
至仁忘仁
- 成語拼音:
- zhì rén wà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極點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達頂點容易被忽略掉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任數》:“故至德棄智,至仁忘仁,至德不德,無言無思,靜以待時,時至而應,心暇者勝。”
-
2
施仁布澤
- 成語拼音:
- shī rén bù zé
- 成語解釋:
- 施:給予;布:布施;澤:恩澤。給人以仁德和恩惠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記·格天》:“馮商的,馮商的,積功累德;馮商的,馮商的,施仁布澤。”
-
3
施仁布恩
- 成語拼音:
- shī rén bù ēn
- 成語解釋:
- 施:給予;布:布施。給人以仁德和恩惠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太平宴》第一折:“劉皇叔施仁布恩,愛惜軍卒養下民。”
-
4
殺身成仁
- 成語拼音:
- shā shēn ché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身:自己;殺身:舍生;成:成全;成就;仁:仁德;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。原指犧牲生命;成全仁德。后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
-
5
積德累功
- 成語拼音:
- jī dé lěi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積累仁德與功業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高貴鄉公《改元大赦詔》:“宣力之佐,比積德累功,忠勤帝室。”
-
6
求生害仁
- 成語拼音:
- qiú shēng hài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謂因謀求活命而有傷仁德。語本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
-
7
不仁不義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én b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仁:仁愛;義:道義。不講仁德,不講道義。形容品性卑劣、刻薄殘忍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 大學三》:“害人與穿窬,因為不仁不義。”
-
8
求仁得仁
- 成語拼音:
- qiú rén dé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
-
9
仁言利博
- 成語拼音:
- rén yán lì bó
- 成語解釋:
- 博:多,廣。指有仁德的人說一句話,別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三年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。”
-
10
藹然仁者
- 成語拼音:
- ǎi rán rén zhě
- 成語解釋:
- 對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兒女》:“子愷為他家華瞻寫的文章,真是‘藹然仁者’之言。”
-
11
色仁行違
- 成語拼音:
- sè rén xíng wéi
- 成語解釋:
- 表面上主張仁德,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顏淵》:“夫聞也者,色取仁而行違,居之不疑。”
-
12
仗義行仁
- 成語拼音:
- zhàng yì xí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注重義氣,施行仁德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5回:“素知將軍仗義行仁,扶危濟困,不想果然如此義氣!倘蒙存微命,當以捐軀保奏。”
-
13
德輶如毛
- 成語拼音:
- dé yóu rú máo
- 成語解釋:
- 德輕得象羽毛一樣。謂施行仁德并不困難,而在于其志向有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:德輶如毛,民鮮克舉之。”
-
14
湯去三面
- 成語拼音:
- tāng qù sān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。’”后因以“湯去三面”泛言普施仁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。’”
* 關于仁德的成語 形容仁德的成語 描述仁德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