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(1118個)

    101

    問柳尋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n liǔ xú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玩賞春景。②后以“花”、“柳”喻妓女,故以“問柳尋花”謂狎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嚴中丞枉駕見過》:“元戎小對出郊外,問柳尋花到野亭。”
    102

    蛙鳴蟬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ā míng chán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蛙聲和蟬聲,使聽了厭煩。喻拙劣的議論或文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顧大典《青衫記 裴興私嘆》:“蛙鳴蟬噪,魂繞神勞。”
    103

    作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i rén zuò j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貧窮家的女兒沒錢置備嫁妝;卻年年為別縫制嫁衣。后喻白白為別操勞;自己一無所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秦韜玉《貧女》詩:“苦恨年年壓金線,為他作嫁衣裳。”
    104

    喧賓奪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ān bīn duó z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的聲音壓倒了主的聲音。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喧:聲音大;賓:客;奪:壓倒;超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話》:“余仿為之,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。不論酒而論香,是為喧賓奪主。”
    105

    線抽傀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 chōu kuǐ l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傀儡:木偶戲中的木頭喻任操縱控制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那淮南江水左右官軍,被奸婦駕云踏水,叫住就住,叫行就行,恰似線抽傀儡一般。”
    106

    秀才情半張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秀才:指儒生;情:情面,情誼。秀才多以詩文、書畫贈,所費只是半張紙而已。喻菲薄的禮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玩花主《妝樓記·考試》:“自古道:‘秀才情半張紙’,聊備一杯水酒,和你作別。”
    107

    秀才情紙半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秀才:指儒生;情:情面,情意。秀才多以詩文、書畫贈,所費只是半張紙而已。喻菲薄的禮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量著窮秀才情只是紙半張。”
    108

    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ōng dì xì qiáng,wài yù qí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鬩:爭吵;墻:門屏;御:抵御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一致抵御外的欺侮。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一致對外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30回:“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。蝸角紛爭,惟利是務。”
    109

    兄弟鬩于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鬩:爭吵;墻:門屏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一致抵御外的欺侮。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一致對外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務(侮)。”
    110

    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,wài yù qí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鬩:爭吵;墻:門屏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的欺侮。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
    111

    戲法會變,各有巧妙不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,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為做事像變戲法一樣,各有各的巧妙之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現代史》:“俗話說,‘戲法會變,各有巧妙不同。’其實是許多年間,總是這一套,也總有看。”
    112

    銜環結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n huán jié c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結草:把草結成繩子,搭救恩;銜環:嘴里銜著玉環。舊時喻感恩報德,至死不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及輔氏之役,顆見老結草以亢杜回,杜回躓而顛,故獲之。唐 白居易《贖雞》詩:“莫學銜環雀,崎嶇謾報恩。”
    113

    喧客奪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ān kè duó z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喧:喧嘩。客的聲音壓倒了主的聲音。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慈銘《越縵堂詩話》下卷:“采石磯、棗陽城等,皆詠宋勝金之事,喧客奪主,殊為非體。”
    114

    下里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lǐ bā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下里:鄉里;巴:巴蜀的民。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。喻通俗的文學藝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:《下里巴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。”
    115

    蕭郎陌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o láng mò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蕭郎:舊時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;陌路:過路喻女子對原來愛戀的男子視若路,不愿或不能接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崔郊《贈婢詩》: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。”
    116

    瞎馬臨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 mǎ lín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騎著瞎馬。喻盲目行動,后果十分危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排調》:“盲騎瞎馬,夜半臨深池。”
    117

    懸榻留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tà liú b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榻:狹長而矮的床,特指待客留宿的床。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,留客住下。喻對客以禮相待,格外尊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 徐稚傳》:“在郡不接賓客,惟稚來,特設一榻,去則懸之。”
    118

    先憂后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yōu hòu l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憂慮在天下之先,安樂在天下之后。喻吃苦在先,享受在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”
    119

    薰蕕同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ūn yóu tóng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個容器內。喻好與壞共處。薰:香草;蕕:臭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王肅《孔子家語 致思》:“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,堯桀不共國而治,以其異類也。”
    120

    熏蕕同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yóu tóng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熏:香草;蕕:臭草。香草與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內。喻好與壞共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王肅《孔子家語 致思》:“回聞熏蕕不同器而藏,堯桀不共國而治,以其異類也。”
    *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