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(1118個)

    761

    塞耳盜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i ěr dào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自欺欺,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呂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音,恐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    762

    三夫成市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說的多了,就能使們把謠言當事實。同“三成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樂志三》:“三夫成市虎,慈母投杼趨。”
    763

    順風而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ǔn fēng ér 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順著風向呼喊,聲音傳得遠,使聽得清。喻憑借外力可有較好效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”
    764

    殺風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fēng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損壞美好的景色。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,突然出現使掃興的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晏殊《煮茶》詩:“未向間殺風景,更持醪醑醉花前。”
    765

    煞風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fēng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損壞美好的景色。喻在歡快的場合使掃興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樓鑰《次韻沈使君懷浮同梅花》:“毋庸高牙煞風景,為著佳句增孤妍。”
    766

    儗非其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fēi qí l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拿不能相或事物來方。語本《禮記 曲禮下》:“擬必于其倫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儗必于其倫。”
    767

    神工鬼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gōng guǐ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神奇超的力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42回:“一路之間,提起朱亮祖三字,便膽戰心寒說:‘縱有神工鬼力,那有這等奇異。’”
    768

    生公說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gōng shuō f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生公:晉末高僧竺道生,世稱生公。竺道生解說佛法,能使頑石點頭。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感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蓮社高賢傳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為徒,講《涅槃經》,群石皆點頭。”
    769

    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gōng shuō fǎ,wán shí diǎn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傳說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著石頭講經,石頭都點頭了。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感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無名氏《蓮社高賢傳·道生法師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為徒,講《涅槃經》……群石皆為點頭。”
    770

    聳壑昂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ǒng hè áng x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跳越溪谷,直入云霄。喻出頭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 元好問《劉景玄墓銘》:“及吾未老,當見汝聳壑昂霄時耳。”
    771

    四海鼎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hǎi dǐng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海:古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,用以指全國各地;鼎沸:喻局勢不安定,如同鼎水沸騰。形容天下大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蜀志·譙周傳》:“既非秦末鼎沸之時,實有六國并據之勢。”《晉書·祖逖傳》:“若四海鼎沸,豪杰并起,吾與足下,當相避于中原耳。”
    772

    生花妙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huā miào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傳說唐朝詩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;從此才華橫溢。喻杰出的寫作才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王仁裕《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》:“李太白少時,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,后天才贍逸,名聞天下。”
    773

    身后識方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一個才,生前無賞識,死后才被重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:“放眼古今多少恨,可憐識后識方干。”
    774

    三戶亡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ù wáng q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戶:幾戶家;亡:滅。雖只幾戶家,也能滅掉秦國。喻正義而暫時弱小的力量,有暴力的必勝信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故楚南公曰:‘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    775

    歲寒知松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寒冬臘月,方知松柏常青。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,才能看出一個的品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子罕》:“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    776

    舍車保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ě jū bǎo sh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象棋用語,喻在某些斗爭中,為保全主要的物,就把責任推到次要物身上
    成語出處:
    777

    鑠金毀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ò jīn huǐ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毀謗太多,使無以自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張儀列傳》:“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。”
    778

    殺雞駭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jī hài 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殺雞給猴子看。喻懲罰一以恐嚇或警戒其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53回:“俗話說得好,叫做'殺雞駭猴',拿雞子宰了,那猴兒自然害怕。”
    779

    殺雞儆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jī jǐng 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殺雞給猴子看。喻用懲罰一個的辦法來警告別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司馬文森《風雨桐江》第七章:“他們用的是殺雞儆猴法,有意叫大哥難堪。”
    780

    豕交獸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jiāo shòu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待沒有禮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食而弗愛,豕交之也;愛而不敬,獸畜之也。”
    *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