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五更的成語 (8個)
-
1
三老五更
- 成語拼音:
- sān lǎo wǔ gēng
- 成語解釋:
- 相傳古代統治者設三老五更,以尊養老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遂設三老五更,群老之席位焉。”《樂記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學。”
-
2
半夜三更
- 成語拼音:
- bàn yè sān gēng
- 成語解釋:
- 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三折:“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
-
3
更深夜靜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shēn yè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。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個小時。夜已很深,沒有一點聲響。形容夜深處于一片寂靜之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益州西睦和尚》:“更深夜靜,共伊相商。”
-
4
三更半夜
- 成語拼音:
- sān gēng bàn yè
- 成語解釋:
- 一夜分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時。指深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趙昌言傳》:“四人者(陳象輿、胡旦、董儼、梁灝)日夕會昌言第。京師為之語曰:‘陳三更,董半夜’。”
-
5
夜半三更
- 成語拼音:
- yè bàn sān gēng
- 成語解釋:
- 一夜分為五更,三更是半夜。指深夜
- 成語出處:
-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八回:“那一個?夜半三更,大呼小叫。”
-
6
更長夢短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cháng mèng duǎn
- 成語解釋:
-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個小時;更長:指漫漫長夜;夢短:指睡眠不踏實,極易醒。形容思緒煩亂,很難入眠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〈清腔類·步步嬌〉》:“可憐正凄涼正眠,冷清清把紗窗半掩,更長夢短使人愁悶添。”
-
7
更闌人靜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lán rén jǐng
- 成語解釋:
-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小時;闌:將盡;人靜:沒有人的吵雜聲,一片寂靜。夜已很深,沒有人聲,一片寂靜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陸采《懷香記 謀逾東墻》:“更闌人靜,東墻月上移花影。”
-
8
祝哽在前,祝噎在后
- 成語拼音:
- zhù gěng zài qián,zhù yē zài hòu
- 成語解釋:
- 祝:祝禱;哽、噎:食物塞住喉嚨。古代帝王接養三老、五更,以示仁惠。當三老、五更進餐時,派人在前后祝禱他們不要哽噎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賈山傳》:“然而養三老于太學,親執醬而傀,執爵而酳,祝噎在前,祝鯁在后,公卿奉杖,大夫進履,舉賢以自輔弼,求修正之士使直諫。”
* 關于五更的成語 形容五更的成語 描述五更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