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事情的成語 (798個)

    621

    思前慮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qián lǜ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思:思考,考慮;前:原因。反復考慮的原因和結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一回:“只是老朱有些任性,敢作敢為,再不思前慮后,小弟每每與他說好話,他再不肯聽。”
    622

    思前想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qián xiǎng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前:原因。思思前頭;想想后頭。反復考慮的原因和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52回:“且聞太師見后無襲兵,領人馬徐徐而行;又見折了余慶,辛環帶傷,太師十分不樂,一路上思前想后。”
    623

    說時遲,那時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shí chí,nà shí k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小說中的常用套語。意指發生的速度不是記敘速度所能跟得上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十三回:“說時遲,那時快,武松見大蟲撲來,只一閃,閃在大蟲背后。”
    624

    三十六策,走為上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wéi shàng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,以逃走為上策。后指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625

   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jì,zǒu wéi shà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626

    撒水拿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 shuǐ ná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抽干水捉魚。比喻容易做,不費氣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627

    四亭八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íng bā d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亭、當:即停當,妥貼。形容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答呂伯恭書》:“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四亭八當,無許多凹凸也。”
    628

    三頭對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tóu duì 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一起對質,講清楚真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117回:“今天人們都在此處,咱們三頭對案的說一說。”
    629

    十萬火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wàn huǒ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緊急到了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。”
    630

    獅象搏兔,皆用全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xiàng bó tù,jiē yòng quán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小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黃宗羲《序》:“沾沾卷石之菁華,一花之開落,與桑經酈注爭長黃池,則是獅象搏兔,皆用全力爾。”
    631

    十月懷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uè huái t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成熟需要足夠的時間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反對本本主義》:“調查就像‘十月懷胎’,解決問題就像‘一朝分娩’。調查就是解決問題。”
    632

    樹欲靜而風不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1卷:“王爵笑道:‘只怕樹欲靜而風不寧,便動動也不妨。’尼姑道:‘相公休得取笑!’”
    633

    樹欲靜而風不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子家語·致思》:“樹欲靜而風不停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往而不來者,年也;不可再見者,親也。”
    634

    樹欲息而風不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祭凌存仲母夫人立》:“樹欲息而風不停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”
    635

    獅子搏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zǐ bó t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小也非常重視、用出全部力量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謹嚴第一》:“獅子搏兔,亦用全力——這一句成語,最足以說明藝術巨匠們之無往而不謹嚴,絲毫不肯隨便。”
    636

    獅子搏兔,亦用全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zǐ bó tù,yì yòng quán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小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。同“獅象搏兔,皆用全力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謹嚴第一》:“獅子搏兔,亦用全力——這一句成語,最足以說明藝術匠們之無往而不謹嚴,絲毫不肯隨便,”
    637

    十字路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zì lù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。比喻處在對重大需要決定怎樣選擇的境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華蓋集 北京通信》:“但不幸我竟力不從心,因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,——或者說得較有希望些:站在十字路口。”
    638

    所作所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zuò suǒ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做的一切或全部行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李贄《答周西巖書》:“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,皆是誰主張乎?”
    639

    隨珠彈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zhū tán q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處理輕重失當,得不償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讓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隨侯之珠,彈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以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輕也。”
    640

    踏步不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 bù bù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原地踏步,沒有前進。比喻沒有進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白羽《第二個太陽》第三章:“你們以為武漢在望,唾手可得,為什么我們倒在這兒踏步不前?”
    * 關于事情的成語 形容事情的成語 描述事情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