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書人的成語 (33個)
-
21
十年窗下
- 成語拼音:
- shí nián chuāng xià
- 成語解釋:
- 科舉時代,讀書人要取得功名,終年埋頭在書本里。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劉祁《歸潛志》第七卷:“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。”
-
22
宿學舊儒
- 成語拼音:
- sù xué jiù rú
- 成語解釋:
- 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胡仔《苕溪隱叢話前集 西昆體》:“老杜詩既為世所重,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。”
-
23
碩學通儒
- 成語拼音:
- shuò xué tōng rú
- 成語解釋:
- 儒:指讀書人。學問淵博,通達事理的學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杜林傳》:“博洽多聞,時稱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顧越傳》:“弱冠游學都下,通儒碩學,必造門質疑,討論無倦。”
-
24
舌戰群儒
- 成語拼音:
- shé zhàn qún rú
- 成語解釋:
- 舌戰:激烈辯論。儒:儒生,舊指讀書人。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,駁倒對方的議論。后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3回:“諸葛亮舌戰群儒。”
-
25
大璞不完
- 成語拼音:
- tài bú bù w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玉既經雕琢,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。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,喪失了原來的志向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夫玉生于山,制則破焉。非弗富貴矣,然大璞不完。”
-
26
投筆從戎
- 成語拼音:
- tóu bǐ cóng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。投:扔掉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班超傳》:“家貧,常為官傭書以供養。久勞苦,嘗輟業投筆嘆曰:‘大丈夫……安能久事筆研間乎?’后立功西域,封定遠侯。”
-
27
一簞一瓢
- 成語拼音:
- yī dān yī piáo
- 成語解釋:
- 一簞食物,一瓢飲料。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”
-
28
圓冠方領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guān fāng lǐng
- 成語解釋:
- 冠:古代的帽子。圓形帽方領袍衫。古代儒生的冠服。指讀書人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王勃《益州夫子廟碑》:“圓冠方領,再行鄒魯之風。”
-
29
搖頭晃腦
- 成語拼音:
- yáo tóu huàng nǎo
- 成語解釋:
- 晃:搖動。腦袋搖來搖去;形容舊時讀書人吟誦的姿態或自得其樂、自以為是的樣子。也作“搖頭擺腦”。有時也形容輕狂之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至乾禪師》第四十八卷:“教渠拽耙牽犁,直是搖頭擺腦。”
-
30
招賢禮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lǐ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廣泛網羅人才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曹公》:“……光輔漢帝,招賢禮士,修明庶政,以宰天下。”
-
31
招賢納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n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德有才的人;納:接受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網羅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:“燕昭王即位,卑身厚幣以招賢者。”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早則是澤及黎民,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,幣帛降玄纁。”
-
32
招賢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廣泛網羅人才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89回:“于是宣王招賢下士,疏遠嬖佞……齊國大治。”
-
33
書香人家
- 成語拼音:
- shū xiāng rén jiā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書香門第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十六回:“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,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。”
* 關于書人的成語 形容書人的成語 描述書人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