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顧一切的成語 (15個)
-
1
悍然不顧
- 成語拼音:
- hàn rán bù gù
- 成語解釋:
- 悍然:蠻橫的樣子。顧:顧及。兇暴強橫;不顧一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殆亦冥然無覺,悍然不顧而已爾。”
-
2
不顧一切
- 成語拼音:
- bù gù yī qiè
- 成語解釋:
- 顧:顧惜,眷顧。什么都不顧
- 成語出處:
- 葉圣陶《孤獨》:“既然見到一點兒光,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。”
-
3
不管三七二十一
- 成語拼音:
-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
- 成語解釋:
- 不顧一切,不問是非情由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左手交銀,右手交人,若三日沒有來時,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公子不公子,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。”
-
4
不問三七二十一
- 成語拼音:
-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
- 成語解釋:
- 不顧一切,不問是非情由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5回:“逛窯姐兒的人,倘給老爺查著了,他不問三七二十一,當街就打。”
-
5
攫金不見人
- 成語拼音:
- jué jīn bù jià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不顧一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列子 說符》:“取金之時不見人,徒見金。”
-
6
破釜沉船
- 成語拼音:
- pò fǔ chén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破:打破;釜:鍋;沉:擊沉。比喻下定必死的決心,不顧一切地戰斗到底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南學會敘》:“震撼精神,致心昄命,破釜沉船,以圖自保于萬一。”
-
7
狗急跳墻
- 成語拼音:
- gǒu jí tiào qiáng
- 成語解釋:
- 狗急了;能跳墻。比喻走投無路時;不顧一切、不擇手段地蠻干搗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集 燕子賦》:“人急燒香,狗急驀墻。”
-
8
沒頭沒臉
- 成語拼音:
- méi tóu méi liǎ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顧臉面或不顧一切,狠狠;也滿頭滿臉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5回:“那道士聞得此言,攔住門,一齊動叉鈀、掃帚、瓦塊、石頭,沒頭沒臉,往里面亂打。”
-
9
大肆鋪張
- 成語拼音:
- dà sì pū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為了形式上的好看;不顧一切地過分講究排場。
- 成語出處:
- 熊召政《張居正》第四卷第25回:“穆宗皇帝雖有心操辦賞燈樂事,終因銀根吃緊而不能大肆鋪張。”
-
10
赤體上陣
- 成語拼音:
- chì tǐ shàng zhèn
- 成語解釋:
- 陣:指戰場。光著膀子上陣交戰。比喻不顧一切,勇敢戰斗。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9回:“許褚性起,飛回陣中,卸下盔甲,渾身筋突,赤體提刀,翻身上馬,來與馬超決戰。”
-
11
擊排冒沒
- 成語拼音:
- jī pái mào méi
- 成語解釋:
- 謂攻擊排斥,輕率而不顧一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柳宗元《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》:“秉觚牘,焦思慮,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。攻訐很怒,以辭氣相擊排冒沒者,其為書,處則充棟宇,出則汗牛馬。”
-
12
拼死拼活
- 成語拼音:
- pīn sǐ pīn huó
- 成語解釋:
- ①不顧一切地斗爭。②用盡全部精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九章:“但真遇到勁頭兒上,狠抽他兩鞭子,他肯拼死拼活地賣命。”
-
13
破死忘生
- 成語拼音:
- pò sǐ wà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不顧性命危險;不顧一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五回:“[張太太]今日在舅太太屋里聽得姑爺果然中了,便如飛的從西過道兒里直奔到這里來,破死忘生的大著膽子上去,要當面叩謝魁星的保佑。”
-
14
齊人攫金
- 成語拼音:
- qí rén jué jīn
- 成語解釋:
- 攫:奪取。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顧一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說符》:“昔齊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適鬻金者之所,因攫金而去。”
-
15
肆意妄為
- 成語拼音:
- sì yì wàng wéi
- 成語解釋:
- 妄:胡亂,非分的,出了常規的。妄為:胡作非為。指不顧一切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作非為。亦作“肆意妄行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0回:“故令天媳管束,督做女工之事,非縱之使毫無忌憚,肆意妄為也。”
* 關于不顧一切的成語 形容不顧一切的成語 描述不顧一切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