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
    181

    求生得,求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ú shēng bù dé,qiú sǐ bù n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想死死了,想活活了。形容處境十分艱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37回:“此時慕政弄得沒法,求生得,求死。”
    182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ù bù xiāng n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親善。指一向和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欒桓子娶于范宣子,生懷子,范鞅以其亡也,怨欒氏,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。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子與劉公積,而信其虛談,為之備,終受制矣。”
    183

    泰山讓土壤,故成其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包容同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讓土壤,故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
    184

    吐珠于澤,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zhū yú zé,shuí néng bù h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含:銜在嘴里。明珠出于水澤,則人人都會取來銜在嘴里。比喻君權旁落,則人人都要謀奪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翟峬傳》:“故孔子曰:‘吐珠于澤,誰含。’諭君之權柄外假,則畢竟取以為己利,猶出于澤中,誰含。”
    185

    一口著兩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匙:湯匙。一張嘴同時要吃兩把湯匙里的食物。比喻貪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書懷》詩:“口兩匙休足榖,身幾屐莫言錢。”自注:吳諺云:“一口著兩匙。”
    186

    可無一,有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wú yī,bù néng yǒu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周宛委墓志銘》:“如此異才,求之天下,真可無一,有二也。”
    187

    求生,求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ú shēng bù néng,qiú sǐ bù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想死死了,想活活了。形容處境十分艱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34回:“屢次要尋自盡,無奈眾人日夜提防,真是求生,求死得。”
    188

    自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néng zì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已:停止。指無法控制自己,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盧照鄰《寄裴舍人書》:“因泣下交頤,自已。”
    189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bù xiāng n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積:積久而成的;:親善。指一向和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君與劉公積,而信其虛淡,為之備,終受制矣。”
    190

    哀哀父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i āi fù m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時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,對父母病痛、老死照料而悲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小雅 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”
    191

    阿斗太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 dǒu tài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阿斗: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。此人庸碌無,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,也振興蜀漢。指懦弱無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 燈火樓臺》:“丈夫是個阿斗太子,哪怕你是諸葛亮,也只好嘆口氣。”
    192

    得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bù dé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必然得止。指形勢使得非如此可。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顏淵》:“子貢問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貢曰:‘必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
    193

    蔽風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ì fēng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遮蓋。遮風擋雨。形容房屋破爛簡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瑚《頑潭詩話·無悶謠》:“我有蔽廬,蔽風雨。”
    194

    及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n bù jí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及:到。指鞭子雖長,也打馬肚子。比喻力量達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雖鞭之長,及馬腹。”
    195

    可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bù kě s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絕對需要,指達到某種目的就做成某種事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9回:“這拜陰壽更是必可少的。”
    196

    鞭長及馬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及:到。鞭子雖然很長,但是應該打到馬肚子。比喻力所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雖鞭之長,及馬腹。’”
    197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ī bù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傻,耳朵也聾。常與“成姑公”連用,意為故作癡呆,裝聾作啞,就當阿婆阿公。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庾炳之傳》:“聾,成姑公。”
    198

    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chǐ gān tóu,gèng jìn yī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家語,比喻道行、造詣雖深,仍需修煉提高。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,但滿足,還要進一步努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答陳同甫書》:“但鄙意更欲賢者百丈竿頭進取一步,將來作三代以下人物。”
    199

    成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éng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器:指人的度量、才干。成為有用的器物。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,有所成就,沒有什么出息。有時也指學好,自甘墮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學記》:“玉琢,成器;人學,知道。”
    200

    成氣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éng qì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單個、局部或孤立事物形成大的環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13回:“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,畢竟還是成氣候。”
    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