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明不白的成語 (32個)
-
21
不言而喻
- 成語拼音:
- bù yán ér yù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說明;喻:了解;明白。不用說就可以明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義禮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;晬然見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。”
-
22
盡在不言中
- 成語拼音:
- jìn zài bù yán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盡:都,全部。指大家不言明,都明白其中的意思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馬陵道》第一折:“我正是滿懷心腹事,盡在不言中。”
-
23
心照不宣
- 成語拼音:
- xīn zhào bù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彼此心里明白;而不公開說出來。照:明白;宣:宣揚;公開說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張夫人吩咐盡管照舊開輪,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。”
-
24
水底撈明月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
- 成語解釋:
- 到水底去撈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,只能白費力氣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塞鴻秋·先題》曲:“當初意兒別,今日相拋撒,要相逢似水底撈明月。”
-
25
匡鼎解頤
- 成語拼音:
- kuāng dǐng jiě yí
- 成語解釋:
- 《漢書·匡衡傳》:“無說《詩》,匡鼎來;匡說《詩》,解人頤。”顏師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’”后以“匡鼎解頤”謂講詩清楚明白,非常動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匡衡傳》:“無說《詩》,匡鼎來;匡說《詩》,解人頤。”顏師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’”
-
26
嘰哩咕嚕
- 成語拼音:
- jī lǐ gū l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或不明白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老三還在那里嘰哩咕嚕說:‘是個好些兒的,就去中進士做官給我看,不要在我們家里混閑飯吃。’”
-
27
素昧平生
- 成語拼音:
- sù mèi pí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一向不了解。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。素:從來;昧:不明白;不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段成式《劍俠傳 郭倫觀燈》:“素昧平生,忽蒙救護,脫妻子于危難,先生異人乎?”
-
28
嘰里咕嚕
- 成語拼音:
- jī lǐ gū l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或不明白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7回:“忽又聽見他們嘰里咕嚕的說起外國話來,我以為他們請了外國客來了。”
-
29
無兄盜嫂
- 成語拼音:
- wú xiōng dào sǎo
- 成語解釋:
- 語本《漢書·直不疑傳》:“人或毀不疑曰:‘不疑狀貌甚美,然特毋柰其善盜嫂何!’不疑聞,曰:‘我乃無兄。’然終不自明。”后以“無兄盜嫂”指無中生有的毀謗。三國魏曹操《劐整齊風俗令》:“昔直不疑無兄,世人謂之盜嫂……此皆以白為黑,欺天罔上者也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本《漢書·直不疑傳》:“人或毀不疑曰:‘不疑狀貌甚美,然特毋柰其善盜嫂何!’不疑聞,曰:‘我乃無兄。’然終不自明。”
-
30
酌水知源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shuǐ zhī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居正《答上師相徐存齋書》之二六:“謬膺重任,得免愆尤,實老師教庇所及,酌水知源,敢忘銜結。”
-
31
罕譬而喻
- 成語拼音:
- hǎn pì ér yù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用不著多比方,都能聽懂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其言也約而達,微而臧,罕譬而喻。”
-
32
啞子得夢
- 成語拼音:
- yǎ zǐ dé mèng
- 成語解釋:
- 啞子:啞巴。啞子做了一個夢,心里全明白,卻不能向人表達。比喻有某種感受卻無法向人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石霜圓禪師》:“啞子得夢向誰說,須彌頂上浪滔天。”
* 關于不明不白的成語 形容不明不白的成語 描述不明不白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