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同的成語 (285個)
-
1
迥乎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jiǒng hū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迥然不同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十回:“我們所彈的曲子,一人彈與兩人彈,迥乎不同。”
-
2
迥然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jiǒng rán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迥然:差距很大的樣子。大不相同;相差太遠。形容彼此完全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張戒《歲寒堂詩話》:“文章古今迥然不同。”
-
3
不同凡響
- 成語拼音:
- bù tóng fán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凡響:平凡的音樂;不同于平凡的音樂。原指演唱特別出色;后泛指事物不平凡;非常出色。
- 成語出處:
- 高云覽《小城春秋》第四章:“他那雙炯炯的攝人魂魄的眼睛,聰明的人一定會看出這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。”
-
4
道不同,不相為謀
- 成語拼音:
- dào bù tóng,bù xiāng wéi mó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”
-
5
冰炭不同器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個器具里。比喻性質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,不能相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顯學》:“夫冰炭不同器而久,寒暑不兼時而至,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。”
-
6
不同流俗
- 成語拼音:
- bù tóng liú sú
- 成語解釋:
- 流俗:流行的習俗。與世俗習氣不同。形容品德高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 射義》:“不從流俗。
-
7
異路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lù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子 精誠》:“三皇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心,異路而同歸。”
-
8
異途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途:道路;歸:歸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歸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徑;得到相同的效果;達到相同的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訓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。”
-
9
殊涂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shū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孔穎達疏:“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,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。”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。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孔穎達疏:“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,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。”
-
10
異曲同工
- 成語拼音:
- yì qǔ tóng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異:不同的;曲:曲調;工:工巧;精致。不同的曲調;卻同樣的美妙。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;但卻是同樣的出色。也比喻不同的做法;收到同樣好的效果。也作“同工異曲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異曲。”
-
11
非同小可
- 成語拼音:
- fēi tóng xiǎo kě
- 成語解釋:
- 小可:尋常;一般。不同于一般的小事。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;不可忽視。也指人的學問、本領不同尋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關天關地,非同小可!”
-
12
和而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hé ér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和:和睦;同:茍同;無原則地附和。與人和睦相處;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-
13
本同末離
- 成語拼音:
- běn tóng mò lí
- 成語解釋:
- 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臧洪傳》:“……子謂余身死而名滅,仆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。本同末離,努力努力,夫復何言!”
-
14
殊途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shū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殊:不同的。通過不同的途徑;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
-
15
同床異夢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chuáng yì mèng
- 成語解釋:
- 睡在一張床上;做著不同的夢。原指夫妻感情不和。比喻同作一件事;各有各的打算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亮《與朱元晦秘書書 乙巳春書之一》:“同床各做夢,周公且不能學得,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!”
-
16
同歸殊涂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guī shū tú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原謂天下萬事初雖異,然終究同歸于一。后泛指途徑不同而結果相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
-
17
小異大同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yì dà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小部分不同,大部分相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,與檄參伍,故不重論也。”
-
18
異口同聲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異:不同。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。也作“異口同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葛洪《抱樸子 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眾,本無至心,而諫怖者,異口同聲。”
-
19
異涂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桓寬《鹽鐵論 論儒》:“圣人異涂同歸,或行或止,其趣一也。”
-
20
標同伐異
- 成語拼音:
- biāo tóng fá yì
- 成語解釋:
- 幫助意見相同的人,排斥意見不同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輕詆》:“真長標同伐異,俠之大者。常謂使君降階為甚,乃復為之驅馳邪?”
* 關于不同的成語 形容不同的成語 描述不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