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可不的成語 (514個)
-
481
肉顫心驚
- 成語拼音:
- ròu chàn xī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驚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:“吾近日肉顫心驚,恐非吉兆。”
-
482
肉跳神驚
- 成語拼音:
- ròu tiào shé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驚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知縣肉跳神驚坐立不安。”
-
483
肉跳心驚
- 成語拼音:
- ròu tiào xī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1回:“鳳姐此時肉跳心驚,急急的向秋爽齋來。”
-
484
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
- 成語拼音:
- rén wèi cái sǐ,niǎo wèi shí wáng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俗語。意思是為了追求金錢,連生命都可以不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3回:“俗話說得好:‘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’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,便要從此發一宗洋財。”
-
485
死不足惜
- 成語拼音:
- sǐ bù zú xī
- 成語解釋:
- 足:值得;惜:吝惜或可惜。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沒有價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·蘇洵傳》:“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,有所恃。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,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。”
-
486
睡長夢多
- 成語拼音:
- shuì cháng mèng duō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時間一拖長,情況可能發生不利的變化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所長,毛遂自薦,我當大媒好了!事情是越快辦越好,睡長夢多!”
-
487
順德者吉,逆天者兇
- 成語拼音:
- shùn dé zhě jí,nì tiān zhě xiōng
- 成語解釋:
- 順:依順;吉:吉利;逆:違逆;兇:不幸。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,違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災禍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第四折:“你道順德者吉,逆天者兇,我怎肯二意三心,背義忘恩,有始無終。”
-
488
四海為家
- 成語拼音:
- sì hǎi wéi jiā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;統治全國。后指人漂泊不定;到處都可以當成家;也指志在四方;不戀故土。四海: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;故“四海”指全國各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帝本紀》:“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,非壯麗無以重威,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。”
-
489
事緩則圓
- 成語拼音:
- shì huǎn zé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,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,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俞萬春《蕩寇志》:“看來此事,事寬則圓,急難成效。”
-
490
事款則圓
- 成語拼音:
- shì kuǎn zé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;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;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事款則圓,你且住啼哭,休得叫罵。”又第二十五回:“你老人家不要著急,這可是急不來的事,事款則圓。”
-
491
三人行,必有我師
- 成語拼音:
- sān rén xíng,bì yǒu wǒ shī
- 成語解釋:
- 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-
492
條條大路通羅馬
- 成語拼音:
-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,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
- 成語出處:
-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。’”
-
493
天無絕人之路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
- 成語解釋:
- 天下不會斷絕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雖一時處于絕境,但終歸可以找到出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貨郎擔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無絕人之路,只是那東北上搖下一只船來。”
-
494
啼笑皆非
- 成語拼音:
- tí xiào jiē fēi
- 成語解釋:
- 哭也不是;笑也不是。形容人的行為既令人感到難堪;又令人覺得可笑。皆非:都不是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孟棨《本事詩 情感》:“笑啼皆不敢,方驗作人難。”
-
495
童言無忌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yán wú jì
- 成語解釋:
- 忌:忌諱。兒童講話誠實,縱出不吉之言,無須見怪。譏人說話幼稚可笑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里說了不吉利的話,便寫了‘童言無忌,大吉大利’的紅紙條,拿出來貼在門柱上。”
-
496
為叢驅雀
- 成語拼音:
- wèi cóng qū què
- 成語解釋:
- 叢:叢林;驅:趕。把雀趕到叢林。比喻不會團結人,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》:“關門主義‘為淵驅魚,為叢驅雀’,把‘千千萬萬’和‘浩浩蕩蕩’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,只博得敵人的喝采。”
-
497
味如雞肋
- 成語拼音:
- wèi rú jī lèi
- 成語解釋:
- 雞肋:雞的肋骨,沒有肉,比喻無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棄的東西。比喻事情不做可惜,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夫雞肋,棄之如可惜,食之無所得,以比漢中,知王欲還也。”
-
498
文通殘錦
- 成語拼音:
- wén tōng cán jǐ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。典出《南史·江淹傳》。南朝梁江淹,字文通,年輕時就很有才華。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:“前以一匹錦相寄,今可見還。”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,張大怒說:“那得割截都盡。”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。
- 成語出處:
- 典出《南史·江淹傳》。南朝梁江淹,字文通,年輕時就很有才華。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:“前以一匹錦相寄,今可見還。”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,張大怒說:“那得割截都盡。”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。
-
499
為淵驅魚
- 成語拼音:
- wèi yuān qū yú
- 成語解釋:
-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。現比喻不會團結人;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民之歸仁也,猶水之就下,獸之走壙也。故為淵驅魚者,獺也;為叢驅爵者,鹯也;為湯武驅民者,桀與紂也。”
-
500
脅從罔治
- 成語拼音:
- xié cóng wǎ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罔治:不治罪。被迫跟從別人犯罪的,可以不予處治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胤征》:“殲厥渠魁,脅從罔治。”
* 關于不可不的成語 形容不可不的成語 描述不可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