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(787個)
-
121
從一以終
- 成語拼音:
- cóng yī yǐ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從:跟隨;終:終身,一輩子。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,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文天祥《劉良臣母哀辭》:“嗚呼,全而生這之必全而歸之,從一以終兮尚得正,其何悲!”
-
122
道不同,不相為謀
- 成語拼音:
- dào bù tóng,bù xiāng wéi mó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”
-
123
道不相謀
- 成語拼音:
- dào bù xiāng móu
- 成語解釋:
- 謂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。語本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’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’”
-
124
咄咄怪事
- 成語拼音:
- duō duō guài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咄咄:表示驚訝的聲音。使人驚訝的怪事。形容事情不合情理;叫人不能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黜免》:“殷中軍(殷浩)被廢在信安,終日恒書空作字,揚州吏民尋義逐之,竊視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-
125
大福不再
- 成語拼音:
- dà fú bù zài
- 成語解釋:
- 福:幸福;再:第二次。大福不會再次來臨。指幸運的事情不可期望再來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大福不再,祗取辱焉。”
-
126
答非所問
- 成語拼音:
- dá fēi suǒ wèn
- 成語解釋:
-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問的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,程相公那里就打聽說:‘什么叫作稀罕兒?’”
-
127
大惑不解
- 成語拼音:
- dà huò bù jiě
- 成語解釋:
- 惑:疑惑迷亂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。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
-
128
獨木不成林
- 成語拼音:
- dú mù bù chéng lín
- 成語解釋:
- 一棵樹成不了森林。比喻個人力量有限,辦不成大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崔骃傳》:“蓋高樹靡陰,獨木不林,隨時之宜,道貴從凡。”
-
129
獨木不林
- 成語拼音:
- dú mù bù lín
- 成語解釋:
- 一棵樹成不了森林。比喻個人力量有限,辦不成大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崔骃《達旨》:“高樹靡陰,獨木不林。”
-
130
獨樹不成林
- 成語拼音:
- dú shù bù chéng lín
- 成語解釋:
- 獨:單獨。一棵樹成不了森林。比喻個人力量有限,做不成大事
- 成語出處:
- 《古今樂錄》:“梁曲曰:獨柯不成樹,獨樹不成林。”
-
131
單絲不成線
- 成語拼音:
-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
- 成語解釋:
- 一根絲絞不成線。比喻個人力量單薄,難把事情辦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9回:“為見解珍解寶是個好漢,有心要救他,只是單絲不成線,孤掌豈能鳴。”
-
132
斷線風箏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
- 成語出處:
- 清 駱綺蘭《春閨》詩:“何處風箏吹斷線,飄來落在杏花枝。”
-
133
得意不宜再往
- 成語拼音:
- dé yì bù yí zài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得意:稱心如意;宜:適宜。稱心如意的事不要再干第二次。指做事應有所節制,適可而止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十回:“包公搖頭道:‘得意不宜再往,待我細細思索便了。’”
-
134
風馬牛不相及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風:放逸;走失;及:到達;碰頭。指兩地相隔很遠;即使馬、牛走失;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。另種說法:獸類雌雄相誘叫“風”;馬和牛不同類;不致相誘。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四年》:“君處北海,寡人處南海,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”
-
135
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
- 成語拼音:
- fú wú shuāng zhì huò bù dān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,禍事卻會接踵而至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聽罷,扯定兩個公人說道:“卻是苦也!正是‘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。’”
-
136
放縱不羈
- 成語拼音:
- fàng zòng bù jī
- 成語解釋:
- 謂恣意行事,不受約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外戚傳·王濛》:“濛少時放縱不羈,不為鄉曲所齒,晚節始克己勵行,有風流美譽。”
-
137
辜恩背義
- 成語拼音:
- gū ēn bèi yì
- 成語解釋:
- 辜:辜負;背:違反,違背。辜負別人的恩德,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樂史《綠珠傳》:“今為此傳,非徒述美麗,窒禍源,且欲懲戒辜恩背義之類也。”
-
138
觥飯不及壺飧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fàn bù jí hú sūn
- 成語解釋:
- 豐盛的酒肴沒有準備好,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饑餓。比喻事情很急,不能等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觥飯不及壺飧。今歲晚矣,子將奈何?”
-
139
光說不練
- 成語拼音:
- guāng shuō bù l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只會說而不干實事
- 成語出處:
-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章:“那是天橋的把戲,光說不練。”
-
140
公事公辦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shì gōng bàn
- 成語解釋:
- 公家事按公家規定來辦;不徇私情;不講情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2回:“卑職也知道罪無可逭,所以帶印在此,情愿納還此職,只求大帥把這件事公事公辦。”
*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