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(563個)

    341

    安于磐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n yú pá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:安穩;磐石:巨石。像磐石樣安然動。形容非常穩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趙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為名者否,為利者否,為忿者否,則國安于磐石,壽于旗翼。”
    342

    安于盤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n yú pá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象盤石樣安然動。形容安定穩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 富國》:“為名者否,為利者否,為忿者否。則國安于盤石,壽于旗翼。”楊倞注:“磐石,盤薄,大石也。”
    343

    安之若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n zhī ruò s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來。①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;心情平靜得像往常樣;毫介意。②現也指對錯誤言論或事物問;聽之任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寶小姐酒醒,很覺得過意去。后來彼此熟了,見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
    344

    保殘守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o cán shǒu qu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指漢代今文經學派儒生墨守殘缺全的今文經典而拘執家之言。后常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劉歆傳》:“信口說而背傳記,是末師而非往古……猶欲保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,或懷妒嫉,考情實,雷同相從,隨聲是非,抑此三學。”
    345

    伏水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fú shuǐ t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土:指地的飲水、氣候、環境等。能適應某地的氣候和飲食習慣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黃家賊事宜狀》:“比者所發諸道南討兵馬,例皆諳山川、伏水土,遠鄉羈旅,疾役殺傷。”
    346

    半路出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lù chū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半路:路途走到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是本行出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濟,卻去改業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般。”
    347

    比目連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mù lián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目:比目魚,傳說僅眼,須兩魚并游;連枝:連在起的樹枝。比喻形影離的情侶和朋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賈固《醉高歌過紅繡鞋 寄金鶯兒》:“樂心兒比目連枝,肯意兒新婚燕兒。”
    348

    搏牛之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niú zhī m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說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樣去滅掉秦國,而是像消除蟣虱那樣去與別人打敗。后來比喻其志在大而在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夫搏牛之(虻),可以破蟣虱。”
    349

    白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i shǒu bù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渝:改變。白頭到老也變。形容人生忠誠、堅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何點傳》:“新除侍中何點,棲遲衡泌,白首渝。
    350

    兵無常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wú chá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:戰爭;常:常規、變;勢:形勢。指用兵作戰沒有變的方式。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”
    351

    兵無常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wú cháng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兵無變的形勢。指辦事要因時、因地制宜,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孫子 計》“兵者,詭道也”三國 魏 曹操注:“兵無常形,以詭詐為道。”
    352

    百爪撓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hǎo náo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有百只腳爪在抓心樣。形容人心情錯綜復雜,心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姜樹茂《漁島怒潮》第14章:“那心里的滋味更必提了,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個小老鼠——百爪撓心。”
    353

    伯仲之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zhòng zhī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伯仲:兄弟長幼的順序;老大、老二。就像弟兄們樣。比喻相上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曹丕《典論 論文》:“傅毅之于班固,伯仲之間耳。”
    354

    超塵拔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āo chén bá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塵、俗:佛教稱塵世、人間;拔:超出。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;已超出人世。后指超出般人之上;同凡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黃庭堅《與王周彥長書》:“蓋登太山而小天下,觀于海者難為水也。企而慕者,高而遠雖其逮,猶足以超世拔俗矣。”
    355

    參差錯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ēn cī cuò l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參差:長短、高低、大小致。錯落:交錯、交織的樣子。各種同的事物,錯綜復雜地交織在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十回:“那七個鈴便齊都響,亦復參差錯落,應機赴節。”
    356

    懲羹吹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éng gēng chuī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羹:濃湯;虀:通“齏”,咸菜。被熱羹燙過的人,吃涼菜也要吹吹。比喻鑒于以往的教訓,遇事過分小心,該做的敢做或舉措失當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變法通議·論科舉》:“而瑰瑋特絕之徒,益懲羹吹虀,羞與噲伍。”
    357

    鶉居鷇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ún jū kò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鷇:待母哺食的幼鳥,它挑揀食物。如鵪鶉樣居無定所,象幼雛樣饑擇食。比喻生活儉樸,求享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天地》:“夫圣人鶉居而鷇食,鳥行而無彰。”
    358

    層巒疊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éng luán dié z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巒:山峰;嶂:高聳、險峻像屏障樣的山峰。形容山嶺重疊;峰巒相接;連綿斷。也作“層巖疊峰”、“重巒疊幛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九淵《與王謙仲書》:“方丈檐間,層巒疊嶂,奔騰飛動。”
    359

    寸木岑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ùn mù cén l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寸長的木材同尖頂的高樓比。原意是起點同就比出高低,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樣。后也比喻差距極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揣其本而齊其末,方寸之木,可使高于岑樓。”
    360

    草木俱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ǎo mù jù xi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象草木樣死去,世人并知道。借喻人生毫無建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朱穆傳》:“彼與草木俱朽,此與金石相傾。”
    *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形容不一一的成語 描述不一一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