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萬物的成語 (35個)
-
21
春生秋殺
- 成語拼音:
- chūn shēng qiū shā
- 成語解釋:
- 春天萬物萌生,秋天萬物凋零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賀殺賊表》:“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:君臨八表,子育群生,合天覆地載之德,順春生秋殺之令。
-
22
冬箑夏裘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hà xià qiú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: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無用于己,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。”后因以“冬箑夏裘”比喻不合時宜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鮑照:“伊冬箑而夏裘,無雙功而并盛。”
-
23
光風霽月
- 成語拼音:
- guāng fēng jì yuè
- 成語解釋:
- 光風:雨后初晴時的風;霽:雨雪停止。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。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黃庭堅《濂溪詩》序:“舂陵周茂叔,人品甚高,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。”
-
24
光天化日
- 成語拼音:
- guāng tiān huà rì
- 成語解釋:
- 充滿陽光的天空;化生萬物的太陽。舊時比喻太平盛世;現在形容是非、好壞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場合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益稷》:“帝光天之下,至于海隅蒼生。”
-
25
鶴亦敗道
- 成語拼音:
- hè yì bài dào
- 成語解釋:
- 仙鶴敗壞仙道。指萬物皆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
- 成語出處:
- 《冷齋夜話》:“淵材嗟咨曰:‘鶴亦敗道!’”
-
26
兼覆無遺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fù wú yí
- 成語解釋:
- 兼:同時;兼覆:天覆蓋萬物,比喻恩澤廣大;無遺:沒有遺漏。指恩澤廣大,無所遺漏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五疾,上收而養之,材而事之,官施而衣食之,兼覆無遺。”
-
27
雷動風行
- 成語拼音:
- léi dòng fē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。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》:“雷動風行,天下方如草之偃。”
-
28
穆如清風
- 成語拼音:
- mù rú qīng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和美如清風化養萬物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大雅 烝民》:“吉甫作誦,穆如清風。”
-
29
退藏于密
- 成語拼音:
- tuì cáng yú mì
- 成語解釋:
- 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,不露行跡。謂哲理精微深邃,包容萬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系辭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兇與民同患,神以知來,知以藏往。”
-
30
天覆地載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fù dì zǎi
- 成語解釋:
- 覆:蓋;載:承受。象天覆蓋萬物,地承受一切一樣。比喻范圍極廣大。也比喻恩澤深厚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。”
-
31
天造草昧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ào cǎo mèi
- 成語解釋:
- ①謂天地之始,萬物草創于混沌蒙昧之中。②謂草創之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屯》:“天造草昧。”
-
32
行流散徙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liú sǎn xǐ
- 成語解釋:
- 徙:遷徙。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遷徙。指萬物隨自然規律而變化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運》:“行流散徙,不主常聲。”
-
33
雨露之恩
- 成語拼音:
- yǔ lù zhī ēn
- 成語解釋:
- 滋生萬物的雨露的恩情。比喻恩澤、恩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禹錫《蘇州謝上表》:“江海遠地,孤危小臣。雖雨露之恩,幽遐必被;而犬馬之戀,親近為榮。”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·天文》:“望切者,若云霓之望;思深者,如雨露之恩。”
-
34
至仁無親
- 成語拼音:
- zhì rén wú qīn
- 成語解釋:
- 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對待萬物一視同仁,無親疏之別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運》:“請問至仁?莊子曰:‘至仁無親。’”
-
35
諸行無常
- 成語拼音:
- zhū xíng wú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佛家語。指萬物變化多端。比喻人生無常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諸行無常,是生是滅,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”
* 關于萬物的成語 形容萬物的成語 描述萬物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