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一口的成語 (35個)
-
1
一口同聲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猶一口同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六回:“因天時尚早,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,竟是一口同聲說好。”
-
2
付之一嘆
- 成語拼音:
- fù zhī yī tàn
- 成語解釋:
- 嘆一口氣。多指對不滿意的某件事表示無可奈何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一:“前日之事,我也不計較長短,付之一嘆罷了。”
-
3
紅口白牙
- 成語拼音:
- hóng kǒu bái yá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話確實說過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56回:“紅口白牙,吃了東西,要甜的不敢給咸的,要辣的不敢給酸的,吃完了不給錢?”
-
4
矢口抵賴
- 成語拼音:
- shǐ kǒu dǐ lài
- 成語解釋:
- 一口咬定,死不承認。
- 成語出處:
- 葉兆言《花煞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裕順嚇了一跳,連忙矢口抵賴,咬定絕無此事。”
-
5
矢口否認
- 成語拼音:
- shǐ kǒu fǒu rèn
- 成語解釋:
- 一口咬定;堅決不承認。
- 成語出處:
-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6章:“他為著面子上光彩,矢口否認他的妹妹是‘如夫人’。”
-
6
一呵而就
- 成語拼音:
- yī hē ér jiù
- 成語解釋:
- 一口氣完成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紹虞《中國文學批評史》十四:“感興不來,也不能勉強去醞釀。當它來的時候,醞釀成熟,故能提起銳筆,一呵而就。”
-
7
一息尚存
- 成語拼音:
- yī xī shàng cún
- 成語解釋:
- 還有一口氣。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泰伯》:“死而后已,不亦遠乎”宋 朱熹集注:“一息尚存,此志不容少懈,可謂遠矣。”
-
8
一息奄奄
- 成語拼音:
- yī xī yǎn yǎn
- 成語解釋:
- 只有微弱的一口氣。形容垂死之狀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“紫鵑等看去,只有一息奄奄,明知勸不過來,惟有守著流淚。”
-
9
一飲而盡
- 成語拼音:
- yī yǐn ér jìn
- 成語解釋:
- 飲:喝。一口氣就喝完了。形容喝得非常爽快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鴇兒只道他敬客,卻自家一飲而盡。”
-
10
一口同音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tó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眾口一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說,以義氣為重。”
* 關于一口的成語 形容一口的成語 描述一口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