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一二的成語 (70個)

    41

    不管三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顧切,不問是非情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左手交銀,右手交人,若三日沒有來時,老身也不管三七,公子不公子,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。”
    42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ān èr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非常干凈;也表示點兒也不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他是‘毛不拔’,我們是‘無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凈,看他如何?”
    43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qióng èr b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窮:物質基礎差;經濟水平低。白:文化、科學落后。形容經濟、文化科學水平低;不發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論十大關系》:“我曾經說過,我們為'窮',為'白'。'窮'就是沒有多少工業,農業也不發達。'白'就是張白紙,文化水平、科學水平都不高。
    44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shí èr n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塊石頭投出去;打中兩只鳥;比喻舉兩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24章:“這是個鳥的好辦法。”
    45

    心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xīn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意地做某種事情,沒有雜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 張巡傳》:“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,心無,經年乏食,忠義不衰。”
    46

    只知其,不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hī qí shān,bù zhī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知道事物的方面,而不知道它的另方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識其,不知其,治其內,而不治其外。”
    47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yī bù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說話算數;說了就不更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。”
    48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én yī zhī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聽到點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類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以知十,賜也聞以知。”
    49

    家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iā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家之人沒有兩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折:“這個女孩兒,也是有緣,我認了做義女,她自到我家來,倒也親熱,家無。”
    50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lái èr w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來來往往次數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斯奮《白門柳·雞鳴風雨》第章:“只因路上種種勞苦波折,常需互相照應,往,也就近乎起來。”
    51

    身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ēn ér èr r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個人承擔兩種任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吉傳》:“諸侯骨肉,莫親大王,大王于屬則子也,于位則臣也,身而任之責加焉。”
    52

    知其,不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yī,bù zhī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道事物的方面,不知道還有另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,人知其,莫知其它。”
    53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í yī què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明明白白,確確實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折:“怕不待的,早招承死罪無辭。”
    54

    者必居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居:占。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中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前日之不受是,今日之受非也;今日之受是,則前日之不受非也。夫子居于此矣。”
    55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ǔ yī shǔ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數第;也數第。形容突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戴善夫《風光好》第三折:“學士,此乃金陵數的歌者,與學士遞杯。”
    56

    不做,不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ū zuò,èr bù xi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興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,就索興做到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趙元《奉天錄》第四卷:“光晟臨死而言曰:‘傳語后人,第莫作,第莫休。’”
    57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cháng èr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漁《凰求鳳 假病》:“若有短,叫我怎生舍得。”
    58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lái èr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回又回,經過段時間。表示逐漸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8回:“去,眼大心肥,那里還能夠有長進呢?”
    59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qīng èr c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十分明白、清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楚,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。”
    60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qí èr zhě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齊齊整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3回:“作速走,不必整。”
    * 關于一二的成語 形容一二的成語 描述一二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