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一舉一動的成語 (14個)
-
1
一舉一動
- 成語拼音:
- yī jǔ yī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;所有的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:“一舉一動,一言一行,無不著力。”
-
2
行住坐臥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zhù zuò wò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舉一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大承本生心地觀經·報恩品》:“行住坐臥,受諸苦惱。”
-
3
俯拾仰取
- 成語拼音:
- fǔ shí yǎng qǔ
- 成語解釋:
- 低頭拾地上的東西,抬頭拿上面的東西。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貨殖列傳》:“然家自父兄子孫約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-
4
俯仰隨人
- 成語拼音:
- fǔ yǎng suí rén
- 成語解釋:
- 一舉一動都隨人擺布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送李公恕赴闕》詩:“安能終老塵土下,俯仰隨人如桔槔。”
-
5
俯仰由人
- 成語拼音:
- fǔ yǎng yóu rén
- 成語解釋:
- 集仰:低頭和抬頭,泛指一舉一動。比喻一切受人支配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元好問《論詩》:“縱橫自有凌云筆,俯仰隨人亦可憐。”
-
6
俯仰于人
- 成語拼音:
- fǔ yǎng yú rén
- 成語解釋:
- 俯仰:低頭和抬頭,泛指一舉一動。形容一舉一動都隨人擺布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焦竑《玉堂叢語·寵遇》:“平生詩文甚多,不能俯仰于人,故能不顯云。”
-
7
仰取俯拾
- 成語拼音:
- yǎng qǔ fǔ shí
- 成語解釋:
- 低頭拾地上的東西,抬頭拿上面的東西。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貨殖列傳》:“以鐵冶起,富至巨萬。然家自父兄子孫約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-
8
在此一舉
- 成語拼音:
- zài cǐ yī jǔ
- 成語解釋:
- 在:在于,決定于;舉:舉動,行動。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國家安危,在此一舉。”
-
9
多此一舉
- 成語拼音:
- duō cǐ yī jǔ
- 成語解釋:
- 舉:行動、舉動。做出不必要的;多余的舉動。表示這一行動毫無必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侯方域《南省策》:“而況于避影匿形,惟恐多此舉,以身累者乎?”
-
10
成敗在此一舉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
- 成語解釋:
- 舉:舉動。成功、失敗就決定于這次行動了。指采取事關重大的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成敗之機,在斯一舉。
-
11
一舉兩失
- 成語拼音:
- yī jǔ liǎng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舉:舉動。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。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
- 成語出處:
- 《綱鑒抄略》:“朝廷一舉而兩失。縱不能復后,宜還仲淹、道輔。”
-
12
一坐一起
- 成語拼音:
- yī zuò yī qǐ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一舉一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吳子·論將》:“觀敵之來,一坐一起,其政以理,其追北佯為不及,其見利佯為不知,如此將者,名為智將。”
-
13
舉止不凡
- 成語拼音:
- jǔ zhǐ bù fán
- 成語解釋:
- 舉動不平凡。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,與眾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壯者《掃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見二君舉止不凡,詢及棧主,始知兄即吳江卞某,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,敢問此位名姓?”
-
14
若烹小鮮
- 成語拼音:
- ruò pēng xiǎo xiān
- 成語解釋:
- 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。煮小魚,不能多加攪動,多攪則易爛,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。后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:“治大國,若烹小鮮。”《韓非子 解老》:“治大國而數變法,則民苦之。是以有道之君貴靜,不重變法。故曰:‘治大國者若烹小鮮。’”
* 關于一舉一動的成語 形容一舉一動的成語 描述一舉一動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