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什么什么的成語
-
1
登高望遠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wàng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登上高處,看得更遠。也比喻思想境界高,目光遠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 勸學》:“我嘗跂高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《呂氏春秋 順說》:“順風而呼,聲不加疾也,際高而望,目不加明也,所因便也。
-
2
登高自卑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zì bē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遠必自邇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
-
3
登高必賦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bì fù
- 成語解釋:
- 登高:登上高處,指身臨其境。賦:盛行于漢魏六朝時期的一種文體,此借指創造。登上高處,看到無限美好的景色,觸景生情,一定能創作出好的詩賦,以言其志。后多用來表示人有擔任國家要職的才能。亦作“登高能賦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詩外傳》卷七:“孔子游于景山之上,子路、子貢、顏淵從。孔子曰:‘君子登高必賦,小子愿者何?’”
-
4
登高履危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lǚ wē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誠惶誠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淮南子 原道訓》:“登高臨下,無失所秉,履危行險,無忘玄伏,能存之此,其德不虧。”
-
5
登高能賦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néng fù
- 成語解釋:
- 賦:寫作。登得高,看得遠,能夠描繪形狀,鋪陳事勢。指國家的有用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鄘風·定之方中》:“終然允臧。”毛亨傳:“升高能賦……可以為大夫。”
-
6
登高去梯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qù tī
- 成語解釋:
- 攀登到高處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無退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 九地》:“帥與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。”
-
7
登高一呼
- 成語拼音:
- dēng gāo yī h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回:“他在外面登高而呼,只怕還容易些。”
* 登高、登高什么什么、登高什么什么的成語、登高xx的成語、登高**的成語、登高()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