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什么同什么的成語
-
1
異口同韻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yùn
- 成語解釋:
- 指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同“異口同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一:“現在的人們不但不復以窄窄金蓮為美,反異口同韻的詆為丑惡。”
-
2
異口同音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,形容看法、意見完全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沈約《宋書·庾炳之傳》:“伏復深思,只有愚滯,今之事跡,異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測得物之數耳。”
-
3
異派同源
- 成語拼音:
- yì pài tóng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源:來源。不同流派來自同一本源
- 成語出處:
- 唐·賈束《揚州華林寺大悲禪師碑銘》:“慈悲廣大兮妙力無邊,八萬度門兮異派同源。”
-
4
異名同實
- 成語拼音:
- yì míng tó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名稱不同,實質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異名同實,其指一也。”
-
5
異曲同工
- 成語拼音:
- yì qǔ tóng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異:不同的;曲:曲調;工:工巧;精致。不同的曲調;卻同樣的美妙。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;但卻是同樣的出色。也比喻不同的做法;收到同樣好的效果。也作“同工異曲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異曲。”
-
6
異路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lù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子 精誠》:“三皇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心,異路而同歸。”
-
7
異苔同岑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ái tóng cén
- 成語解釋:
- 岑:小而高度山。不同的青苔長在同一座山上。比喻朋友志同道合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郭璞《贈溫嶠》詩:“人亦有言,松竹有林,及余臭味,異苔同岑。”
-
8
異途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途:道路;歸:歸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歸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徑;得到相同的效果;達到相同的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訓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。”
-
9
異涂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桓寬《鹽鐵論 論儒》:“圣人異涂同歸,或行或止,其趣一也。”
-
10
異口同辭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cí
- 成語解釋:
- 異:不同。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陳子昂《為喬補闕論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細問其嘖北事,皆異口同辭。”
-
11
異口同聲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異:不同。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。也作“異口同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葛洪《抱樸子 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眾,本無至心,而諫怖者,異口同聲。”
* 異同、異什么同什么、異什么同什么的成語、異x同x的成語、異*同*的成語、異()同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