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什么地什么的成語
-
1
天寒地凍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hán dì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天氣非常寒冷;大地到處結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十朋《南州春色》詞:“莫恨東風吹不到,著意挽春回,一任天寒地凍,南枝香動。”
-
2
天經地義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jīng dì yì
- 成語解釋:
- 經:道;原則;義:正理。絕對正確;不能改變的道理。比喻理所當然;不可置疑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禮,天之經也,地之義也,民之行也。”
-
3
天羅地網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luó dì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天空和地面所張設的羅網。比喻嚴密的包圍圈。多指對敵人、逃犯的嚴密的防范。羅:捕鳥的網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鎖魔鏡》第三折:“天兵下了天羅地網者,休要走了兩洞妖魔。”
-
4
天造地設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ào dì shè
- 成語解釋:
- 天建造的;地設置的。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。贊美事物自然形成;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。天地:指自然;造:制作;設:安排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田穎《問道堂后園記》:“回思向所辟諸境,幾若天造地設。”
-
5
天文地理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wén dì lǐ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知識、學問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3回:“某乃是中原一秀士,能知天文地理,善會陰陽,識得六甲風云,辨別三光氣色,九流三教,無所不通。”
-
6
天昏地暗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hūn dì àn
- 成語解釋:
- 天色昏黃不清;大地黑暗不明。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。昏:昏暗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
-
7
天昏地慘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hūn dì cǎn
- 成語解釋:
- 慘:凄慘,悲傷。天地都感到愁苦、凄慘。形容極其悲慘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21回:“只見天昏地慘,東西南北,茫然不辨。”
-
8
天昏地黑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hūn dì hēi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天昏地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龍移》詩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四:“只聽得一陣風過處,天昏地黑,鬼哭神嚎,眼前伸手不見五指,一時暈倒了。”
-
9
天荒地老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huāng dì lǎo
- 成語解釋:
- 指經歷的時間極久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賀《致酒行》:“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,天荒地老無人識。”
-
10
天災地變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āi dì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界發生的災害變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崔誥傳》:“比年以來,天災地變,都在秦涼。”
-
11
天震地駭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hèn dì hài
- 成語解釋:
- 震:震動。震動了天地。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。有時形容事件、場面令人驚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 魏志 文帝紀》裴松之注:“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嗚呼哀哉!于時天震地駭。”
-
12
天誅地滅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hū dì miè
- 成語解釋:
- 指為天地所不容而喪命。多用作賭咒語。誅:殺死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暉《絕倒錄》:“不使丁香、木香合,則天誅地滅。”
-
13
天懸地隔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xuán dì gé
- 成語解釋:
- 懸、隔:距離遠。比喻相差極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 陸厥傳》: “一人之思,遲速天懸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
-
14
天大地大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dà dì dà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”
-
15
天災地孽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āi dì niè
- 成語解釋:
- 災:災禍;孽:災殃。天地間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高祖紀》:“天災地孽,物怪人妖,衣冠鉗口,道路以目。”
-
16
天災地妖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āi dì yāo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界發生的災害怪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孔子家語·五儀》:“存亡禍福,皆己而已,天災地妖,不能加也。”
-
17
天知地知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hī dì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天知道,地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亦指只有天知道,地知道,沒有別人知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楊梓《敬德不服老》第三折:“你須知咱名諱,盡忠心天知地知。”
-
18
天值地值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hí dì zhí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19
天旋地轉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xuán dì zhu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天地轉動。比喻時事變遷。也形容人頭暈眼花的感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元稹《望云雅馬歌》:“天旋地轉日再中,天子卻坐明光宮。”
-
20
天南地北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nán dì běi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天南;一個地北。形容分離兩地;相隔很遠。也形容地區各不相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沉醉東風》:“咫尺的天南地北,要時間月缺花飛。”
-
21
天凝地閉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níng d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張協傳》:“天凝地閉,風厲霜飛。”
-
22
天荊地棘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jīng dì jí
- 成語解釋:
- 天地間布滿荊棘,喻世途或處境艱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劉永錫《行路難》詩:“云漫漫兮白日寒,天荊地棘行路難。”
-
23
天經地緯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jīng dì wěi
- 成語解釋:
- ①語本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禮,上下之紀、天地之經緯也。”指天地間理所當然、無可非議的道理。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禮,上下之紀、天地之經緯也。”
-
24
天平地成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píng dì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萬事安排妥當,天下太平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《夏書》曰‘地平天成’,稱也。”
-
25
天奇地怪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qí dì guài
- 成語解釋:
- 怪:奇異。指天地間非常奇怪的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黃婆》:“此事前所未聞,是知窮荒絕數,天奇地怪,亦何所不有。”
-
26
天翻地覆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fān dì fù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變化巨大;也形容鬧得很兇。覆:翻過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誰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-
27
天覆地載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fù dì zǎi
- 成語解釋:
- 覆:蓋;載:承受。象天覆蓋萬物,地承受一切一樣。比喻范圍極廣大。也比喻恩澤深厚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。”
-
28
天塌地陷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tā dì xiàn
- 成語解釋:
- 天坍塌,地裂陷。比喻重大災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十九回:“我有了這件東西,說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話,橫豎咱們大清國萬萬年,我鄧振彪也萬萬年了。”
-
29
天堂地獄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táng dì yù
- 成語解釋:
- 原為佛家語。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,惡人死后墮入地獄。佛家用以勸善懲惡。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天竺迦毘黎國傳》:“且要天堂以就善,曷若服義而蹈道;懼地獄以敕身,孰與從理以端心。”
-
30
天崩地坼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bēng dì chè
- 成語解釋:
- 崩:倒塌;坼:裂開。象天塌下、地裂開那樣。比喻重大的事變。也形容巨大的聲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趙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。”
-
31
天崩地解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bēng dì jiě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重大的事變。也形容巨大的聲響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黃宗羲《留別海昌同學序》:“天崩地解,落然無與我事。”
-
32
天崩地裂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bēng dì liè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重大的事變。崩:倒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大樹坡義虎送親》:“忽地亂喇的一聲響亮,如天崩地裂,一件東西向前而墜。”
-
33
天開地辟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kāi dì pì
- 成語解釋:
- ①猶言開天辟地。②謂天然形成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歐陽修《晉祠》詩:“天開地辟真主出,猶須再駕方凱旋。”宋·洪適《奉禮歌》:“斗轉參橫將旦,天開地辟如春。”元·劉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監司》套曲:“天開地辟由盤古,人物才分下土。”
-
34
天崩地塌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bēng dì tā
- 成語解釋:
- 天崩塌,地裂陷。多比喻巨大的災難、重大的事變或強烈的聲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一回:“鼓角齊鳴,喊聲大震,黃忠一馬當先,馳下山來,猶如天崩地塌之勢。”〖示例〗忽聽得轟的一聲,猶如~一般。 ★清 吳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五回
-
35
天寬地窄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kuān dì zhǎi
- 成語解釋:
- 窄:狹小。形容天下難以容身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薦福碑》第三折:“只為他財散人離,閃的我天寬地窄,抵死待要屈脊低腰,又有會巧言令色。”
-
36
天崩地坍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bēng dì t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重大的事變。也形容巨大的聲響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參孫的復仇》:“立時天崩地坍一陣響,整個大殿倒塌。”
-
37
天崩地陷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bēng dì xi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重大的事變。也形容巨大的聲響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5回:“此人善造火炮,能去十四五里遠近,石炮落處,天崩地陷,山倒石裂。”
-
38
天公地道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gōng dì dào
- 成語解釋:
- 像天地一樣公道。形容非常公平合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嶺南羽衣女士《東歐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如今人人的腦袋里頭既都有了一個社會平等,政治自由,是個天公地道的思想。”
-
39
天高地厚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gāo dì hòu
- 成語解釋:
-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,后形容恩德極深厚。也比喻事情的艱巨、嚴重,關系的重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小雅 正月》:“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;謂地蓋厚,不敢不脊。”
-
40
天高地迥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gāo dì jiǒng
- 成語解釋:
- 迥:遠。形容極其高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。”
-
41
天冠地屨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guān d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雙方相差極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日者列傳》:“夫卜而有不審,不見奪糈;為人主計而不審,身無所處。此相去遠矣,猶天冠地屨也。”
-
42
天高地下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gāo dì xià
- 成語解釋:
- ①比喻尊卑有別。②比喻各種情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天高地下,萬物散殊,而禮制行矣。”
-
43
天高地遠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gāo dì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其高遠。比喻差距特別大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“今可去覓鸞膠續斷弦,遮莫你上碧霄下黃泉,赤緊的天高地遠。”
-
44
天老地荒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lǎo dì huā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天荒地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棲真》:“天老地荒,此情無盡窮。”
-
45
天搖地動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yáo dì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仿佛天快要塌下來;地將要陷下去似的。形容聲勢或威力強大的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43回:“這場大戰,真個是天搖地動,日色無光。”
-
46
天涯地角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yá dì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遠的地方,或相隔極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陳·徐陵《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》:“天涯藐藐,地角悠悠了,陰謀詭計 面無由,但以情企。”
-
47
天遙地遠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yáo dì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其高遠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趙佶《燕山亭·北行見杏花》詞:“天遙地遠,萬水千山,知他故宮何處?”
-
48
天生地設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shēng dì shè
- 成語解釋:
- 猶天造地設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十七回:“看他二人恰是一對天生地設的夫妻。”
-
49
天愁地慘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hóu dì cǎn
- 成語解釋:
- 天地都感到愁苦、凄慘。形容極其悲慘(多用作渲染氣氛)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四回:“是夜,天愁地慘,月色無光,孔明奄然歸天。”
-
50
天授地設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shòu dì shè
- 成語解釋:
- 謂天然形成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5卷:“凡登覽而惝恍、俯瞰而峭絕,天授地設,不待人力而巧者,洛陽獨有此園爾。”
-
51
天長地久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háng dì jiǔ
- 成語解釋:
- 像天地一樣長久永恒的意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長地久,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”
-
52
天長地老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háng dì lǎo
- 成語解釋:
- 亦即天長地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高濂《玉簪記·詞媾》:“兩情濃同下藍橋,戰兢兢歡娛較少,成就了鳳友鸞交,休忘卻天長地老!”
-
53
天成地平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héng dì píng
- 成語解釋:
- 成:成功;平:治平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大禹謨》:“帝曰:'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,允治。萬世永賴,時乃工。'《左傳 文公十八年》:“舜臣堯,舉八愷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時序,地平天成。”
-
54
天摧地塌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uī dì tā
- 成語解釋:
- 摧:毀壞,猶如天塌地陷。比喻重大事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拜月亭》楔子:“你直待白骨中原如臥麻。雖是這戰伐,負著個天摧地塌,是必想著俺子母每早來家。”
-
55
天差地遠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hā dì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兩者相差極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前記》:“他們是弟兄,所見的又是同一的東西,想到的用法卻有這么天差地遠。”
-
56
天長地遠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cháng dì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跟天和地存在的久遠。形容時間悠久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轍《息壤》:“天長地遠莽無極,雖有缺壤誰能皗。”
* 天地、天什么地什么、天什么地什么的成語、天x地x的成語、天*地*的成語、天()地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