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什么西什么的成語
-
1
東張西望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zhāng xī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這里那里地到處看。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,一心只想丈夫回來,此時經常走向前樓,在簾內東張西望。”
-
2
東倒西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ǎo xī wāi
- 成語解釋:
- 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穩;或位置不正;傾斜欲倒的樣子。也形容雜亂無章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蕭德祥《楊氏女殺狗勸夫》:“他兩個把盞兒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東倒西歪。”
-
3
東談西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tán xī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指議論的面很寬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書信集 致金肇野》:“近來東談西說,而其實都無深研究,發議論是不對的。”
-
4
東兔西烏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tù xī wū
- 成語解釋:
- 兔、烏:古代神話傳說中說,月亮里有玉兔,太陽里有三足金烏,所以用烏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東升,太陽西落。表示時光不斷流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吳潛《瑞鶴仙》:“愁高悵遠。身世事,但難準。況禁他,東兔西烏相逐,古古今今不問。”
-
5
東家西舍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jiā xī shě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左鄰右舍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白《江夏行》:“東家西舍同時發,北去南來不逾月。未知行李游何方,作個音書能斷絕。”
-
6
東討西征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tǎo xī z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征西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楊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髫年學劍,卯歲論兵,以身許國,東討西征。”
-
7
東推西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tuī xī zǔ
- 成語解釋:
- 推:推諉;阻:阻撓。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
- 成語出處:
-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五回:“都氏只是揀精剔肥,東推西阻,媒婆說得丑些,又落得好推。”
-
8
東補西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ǔ xī còu
- 成語解釋:
- 指各處挪借,湊集款項。同“東挪西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東補西湊地為立達籌款子,還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-
9
東奔西竄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ēn xī cuà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逃西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二回:“錢塘縣派差去查過,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,踐踏田禾。”
-
10
東播西流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ō xī liú
- 成語解釋:
- 謂流落四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陳·徐陵《在北齊與揚仆射書》:“又聞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風行雨散,東播西流。”
-
11
東奔西跑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ēn xī pǎo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奔波
- 成語出處:
- 楊朔《雪浪花》:“苦人哪,自小東奔西跑的,什么不得干?干的營生多,經歷的也古怪。”
-
12
東奔西逃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ēn xī táo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逃西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打過多少次敗仗,東奔西逃,最后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。”
-
13
東奔西向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ēn xī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各奔東西,互不相關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蘇九淫奔》第二折:“你也光,我也光,東奔西向,我就養遍濮州城,你也難來攔當。”
-
14
東抹西涂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mò xī tú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東涂西抹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龔自珍《金縷曲·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》詞:“只東抹西涂還肯。兩載云萍交誼在,更十行斜墨匆匆印。”
-
15
東鳴西應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míng xī yī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各方面互有聯系,互相影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元培《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》:“海通以來……自一縷一針之細故,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,無不東鳴西應,速于郵命。”
-
16
東奔西走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ēn xī zǒu
- 成語解釋:
- 到處奔跑。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。也形容到處逃竄。走:跑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魏初《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》:“甚年來行役,交情契闊,東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遙望神州,故人千里。”
-
17
東奔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bēn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無固定目標,到處亂闖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高濂《玉簪記·依親》:“驟然起兵戈,擾攘。卷塵飛,東奔西撞,嬌兒拆散知何往?”
-
18
東躲西藏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uǒ xī cá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躲避藏匿
- 成語出處:
- 明 無名氏《伐晉興齊》:“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,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。”
-
19
東蕩西馳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àng xī chí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東征西討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,弒義帝,降子嬰,東蕩西馳的時候,早暗地里間道入關,進位稱王。”
-
20
東蕩西除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àng xī chú
- 成語解釋:
- 指四處征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東蕩西除,南征北討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
-
21
東躲西跑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uǒ xī pǎo
- 成語解釋:
- 躲:躲藏,避開。形容四處逃散,分頭躲藏。形容極為驚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五回:“這番遇了秦叔寶,里外夾攻,殺得東躲西跑,南奔北竄。”
-
22
東躲西逃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uǒ xī táo
- 成語解釋:
- 躲:躲藏,避開。形容四處逃散,分頭躲藏。形容極為驚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42回:“這公子左沖右突,那番兵東躲西逃,直殺透番營。”
-
23
東挪西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uó xī còu
- 成語解釋:
- 指各處挪借,湊集款項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3卷:“過了兩月,又近吉日,卻又欠迎親之費,六老只得東挪西湊,尋了幾件衣飾之類,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,卻也不夠使用。”
-
24
東挪西撮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uó xī cuō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挪西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水滸傳》第九四回:“我這里正項錢糧,兀自起解不足,東挪西撮。你這項信賞錢,依著我,權且存置庫內。”
-
25
東搖西擺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áo xī bǎ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走路不穩。比喻容易動搖、不堅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只見那邊妖婦妖尼,笑吟吟的將拂子東搖西擺。”
-
26
東挪西輳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uó xī còu
- 成語解釋:
- 挪:挪借;輳:通“湊”,聚合。指各處挪借,湊集款項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記·歸妹》:“我命運乖,糧運折,家私都準折,東挪西輳猶還缺,一女多嬌,將他來拋撇。”
-
27
東歪西倒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wāi xī dǎ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身不由己,傾斜不穩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39回:“日暮挑燈閑徙倚,郎不歸來留戀誰家里?及至歸來沉醉矣,東歪西倒扶難起。”
-
28
東游西蕩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óu xī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游蕩,不務正業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六回:“他因沒事干管理,東游西蕩。”
-
29
東蕩西游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àng xī yóu
- 成語解釋:
- 蕩:放浪,游蕩;游:行走。指到處游蕩,不務正業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三卷:“焦贊不肯歇息,邀軍校乘著月色,東蕩西游。”
-
30
東挪西借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uó xī jiè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挪借款項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6回:“來京引見的人,有幾個腰里常常帶著幾十萬銀子?不過也是東挪西借,得了缺再去還人家。”
-
31
東揚西蕩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áng xī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謂飄泊無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野叟曝言》第四一回:“姐姐若不見憐,怎樣著落妹子死后魂靈,不至東揚西蕩。”
-
32
東扭西捏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iǔ xī niē
- 成語解釋:
- 扭捏作態,不爽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一:“及至準算與他,又要減你的價錢,準算過,便有幾兩贏余,要他找絕,他又東扭西捏,朝三暮四,沒有得爽利與你。”
-
33
東望西觀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wàng xī guā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張西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再生緣》第十一回:“這邊受專心等,東望西觀只候臨。”
-
34
東央西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āng xī gào
- 成語解釋:
- 謂到處懇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[李甲]口里雖如此說,心中割舍不下,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,只是夜里不進院門了。”
-
35
東游西逛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óu xī g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游西蕩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人民文學》1978年第2期“‘四人幫’橫行時,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,東游西逛,學得‘油腔滑調’。”
-
36
東扭西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iǔ xī wāi
- 成語解釋:
- 嘴唇不停地做怪樣而實際并未說話
- 成語出處:
- 柯崗《逐鹿中原》第四章:“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,也就東扭西歪枝椏交錯地長了起來。”
-
37
東怒西怨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nù xī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遷怒于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省事》:“厲色揚聲,東怒西怨。”
-
38
東央西浼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āng xī měi
- 成語解釋:
- 謂到處懇求請托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歧路燈》第八四回:“王象藎承主母之命,遵依程公條例,東央西浼,托產行尋售主。”
-
39
東怨西怒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uàn xī nù
- 成語解釋:
- 謂任意指責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省事》:“須求趨競,不顧羞慚,比較材能,斟量功伐,厲色揚聲,東怨西怒;或有協持宰相瑕疵,而獲酬謝,或有喧聒時人視聽,求見發遣;以此得官,謂為才力,何異盜食致飽,竊衣取溫哉!”
-
40
東掩西遮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ǎn xī zhē
- 成語解釋:
- 謂左右遮掩,隱瞞真相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掩西遮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。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。”
-
41
東誑西騙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kuāng xī piàn
- 成語解釋:
- 誑:欺騙,迷惑。形容到處說謊欺騙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8回:“應二哥,銀子便與他,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,在外邊東誑西騙。”
-
42
東誆西騙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kuāng xī p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說謊詐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孤本元明雜劇 東籬賞菊》第二折:“若論我,半個字也不識,若說道抵換官物,盜使印信,東誆西騙,天下絕魁。”
-
43
東橫西倒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héng xī dǎ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雜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復《曉》詩:“回看車中,大家東橫西倒,鼾聲呼呼。”
-
44
東磕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kē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東奔西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五回:“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?這都是要腳奔波,足不沾地的勾當,豈是教書人所為?[汪為露]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。”
-
45
東飄西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iāo xī bó
- 成語解釋:
- 謂四處漂泊,行蹤無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蕩寇志》第一一二回:“車夫道:‘只有一人想該斗得他過。’徐槐聽了,忙問是何人?車夫道:‘這人姓顏,名叫樹德……向來東飄西泊,不知住處。”
-
46
東跑西奔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ǎo xī bēn
- 成語解釋:
- 奔:急走,跑。指到處奔波
- 成語出處:
-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24章:“逃難的老百姓在敵人的炮火下東跑西奔。”
-
47
東拼西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īn xī còu
- 成語解釋:
- 東一點、西一點零零碎碎地拼湊起來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,說不得東拼西湊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。”
-
48
東飄西蕩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iāo xī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固定,沒有著落。也指無定向地漂浮
- 成語出處:
- 明 無名氏《蘇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去汴梁買馬,不想東飄西蕩,將本錢盡行折了。”
-
49
東跑西顛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ǎo xī di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到處奔走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個組,打地,評等級,品好賴,劈青苗,東跑西顛,整整地忙了五天。”
-
50
東飄西徙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iāo xī xǐ
- 成語解釋:
- 謂到處漂流,遷徙無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陸采《明珠記·江會》:“幾年間東飄西徙,今日里天教重會。大海船頭,果有相撞時。”
-
51
東碰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pèng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無固定目標,到處亂闖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火》:“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里,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。”
-
52
東閃西躲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hǎn xī duǒ
- 成語解釋:
- 閃:側身急避;躲:躲避。形容四處躲避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1回:“盧俊義挺著樸刀,隨后趕去,李逵在林木叢中東閃西躲。”
-
53
東聲西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hēng xī jī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聲東擊西。揚言要攻此方,實際卻攻彼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李東陽《喻戰送李永敷南歸》:“子知戰乎……神出鬼沒,東聲西擊,變化而無常者,用也。”
-
54
東猜西揣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āi xī chuāi
- 成語解釋:
- 謂多方猜測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袁枚《與楊蘭坡明府書》:“然李義山《錦瑟》一篇,寧使后人東猜西揣,聚訟紛紛,而當時絕不多下一注,亦可想見古人之落落大方矣。”
-
55
東馳西騁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í xī chě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奔西走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貫公《拒約須急設“機關日報”議》:“電傳消息,或兩國議和,交涉問題,而調查員東馳西騁,察其人心輿論,以知其彼此方針。”
-
56
東搜西羅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ōu xī luó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尋找與搜集
- 成語出處:
- 許地山《空山靈雨 補破衣的老婦人》:“我們所為,原就和你一樣,東搜西羅,無非是些綢頭布尾,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。”
-
57
東閃西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hǎn xī nuó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有所畏懼,躲躲閃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卻是從來說一不二。”
-
58
東藏西躲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áng xī duǒ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無名氏《伐晉興齊》第四折:“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,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,槍刀劍戟都潎樣。”
-
59
東闖西踱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uǎng xī duó
- 成語解釋:
- 謂盲目地四處闖蕩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他很想跑開,但想到不吳芝生作伴,到底比起獨自東闖西踱較為‘有聊’,便又舍不得走。”
-
60
東食西宿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hí xī s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貪婪的人唯利是圖
- 成語出處:
- 漢 應劭《風俗通》:“齊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東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貧。父母疑不能決,問其女,定所欲適。……女云:‘欲東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
-
61
東脧西望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uō xī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張西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八回:“程相公此時兩只眼睛不夠使的,正在東脧西望,又聽得那為吆喝:‘吃酪罷!好干酪哇!’”
-
62
東馳西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í xī jī
- 成語解釋:
- 謂指揮不統一,幾路軍隊各自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魏源《圣武記》卷九:“各專責成,互相援應,毋東馳西擊,各不相顧。”
-
63
東沖西決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ōng xī jué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江藩《漢學師承記·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運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東沖西決,率無寧歲。”
-
64
東扯西拉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ě xī lā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離題,沒有中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三回:“制臺問了幾句話,虧他東扯西拉,居然沒有露出馬腳。”
-
65
東翻西倒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fān xī dǎo
- 成語解釋:
- 翻:翻轉,倒下;倒:顛倒,翻轉。形容四處翻撿找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回:“因先入廚房,搜尋食物,那知這廟中,竟無隔宿之糧,東翻西倒,只有一個腌菜壇。”
-
66
東扶西倒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fú xī dǎo
- 成語解釋:
- 從這邊扶起,卻又倒向那邊。比喻顧此失彼。也形容壞習氣太多,糾正了這一點,那一點又冒頭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
-
67
東沖西突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ōng xī tū
- 成語解釋:
- 謂四處沖鋒突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一回:“曹操見云東沖西突,所向無前……奮然大怒,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云。”
-
68
東竄西跳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uàn xī tiào
- 成語解釋:
- 跳來跳去
- 成語出處:
-
69
東差西誤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à xī wù
- 成語解釋:
- 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池、錯誤。形容辦事不得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五:“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干此事,誰知所去的,多不得力。我這里好不盼望,不甫能勾回個信來,定是東差西誤的。”
-
70
東敲西逼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qiāo xī bī
- 成語解釋:
- 各處敲詐逼迫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后漢通俗演義》第二回:“百姓又最怕輸糧,地方官刑驅勢迫,東敲西逼。”
-
71
東抄西襲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āo xī xí
- 成語解釋:
- 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“毓生又會想法,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,東抄西襲,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,印出來,人家看得佩服。”
-
72
東趨西步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qū xī bù
- 成語解釋:
- 謂相背而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焦贛《易林·比之損》:“二人異路,東趨西步,千里之外,不相知處。”
-
73
東拉西扯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ā xī chě
- 成語解釋:
- 拉、扯:閑談。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;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;不緊扣中心議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更有一種可笑的,肚子里原沒有什么,東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還自以為博奧。”
-
74
東猜西疑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āi xī yí
- 成語解釋:
- 謂胡亂猜疑。
- 成語出處:
- 沙汀《柳永慧》:“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,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,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。”
-
75
東瞧西望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qiáo xī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亂看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劉老老只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,很似打鑼篩面的一般,不免東瞧西望的。”
-
76
東扯西拽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ě xī zhuāi
- 成語解釋:
- 謂事情互相糾纏。猶言拆東補西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別件事,或者有些東扯西拽,東掩西遮,東三西四,不容易說話。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。”
-
77
東零西落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g xī luò
- 成語解釋:
- 零散稀疏。形容衰敗。
- 成語出處:
- 瞿秋白《餓鄉紀程》十:“出車站空場上,遠遠就看見東零西落的房屋,戰爭時燒毀的建筑,殘石剩礎,凄然的哀訴資本主義的破產呢。”
-
78
東遷西徙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qiān xī xǐ
- 成語解釋:
- 謂四處遷移,居止不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西域傳二·沙州衛》:“爾居沙州三十年……但當循分守職,保境睦鄰,自無外患。何必東遷西徙,徒取勞瘁。”
-
79
東馳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í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奔西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那馬東馳西撞,不可押勒。”
-
80
東流西落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iú xī luò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東播西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歸去來·雞之歸去來》:“再從東京失業下來,只好成為放浪奴隸,東流西落地隨著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。”
-
81
東沖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ōng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謂無把握地四處奔走尋找。
- 成語出處:
- 楊朔《鐵騎兵》:“他帶著一班人巧妙地摔開了追擊的敵人,東沖西撞,想再追上大隊。”
-
82
東撈西摸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āo xī mō
- 成語解釋:
- 謂盲目地四處求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德《答廖子晦》:“蓋性命之理雖微,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,亦甚明白,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,如捕風系影。”
-
83
東穿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chuān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奔西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唐演義》第二六回:“次日進城中訪察……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,東穿西撞,但聞街談巷語,東一堆西一簇,說某家送了幾千兩,某家送了幾百兩。”
-
84
東來西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i xī qù
- 成語解釋:
- 謂行人來來往往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商隱《關門柳》詩:“永定河邊一行柳,依依長發故年春。東來西去人情薄,不為清陰減路塵。”
-
85
東零西碎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g xī suì
- 成語解釋:
- 指零碎,分散,不集中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文藝論集 自然與藝術》:“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,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。”
-
86
東鄰西舍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 xī shè
- 成語解釋:
-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鄰居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戴叔倫《女耕田行》:“東鄰西舍花發盡,共惜余芳淚滿衣。”
-
87
東零西散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g xī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零落分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致蕭允升庶子》:“曾未幾何,而東零西散,念方既已下世,先兄繼之,射堂秋月,有若隔世,人生會合,何可常也!”
-
88
東量西折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iàng xī shé
- 成語解釋:
- 量:稱量。折:虧損。指量入量出的谷物總難免有折耗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高明《琵琶記·義倉賑濟》:“相公,小人招不得,自古道:‘東量西折’,難教小人賠償。”
-
89
東挦西扯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xián xī chě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張羅。
- 成語出處:
- 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第三章:“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,東挦西扯,憂苦莫當。”
-
90
東踅西倒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xué xī dǎ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行走艱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惟敏《新水令·庚午春試筆》套曲:“看俺這曲脊是腰,手顫頭搖,言語刁騷,衣履鏖糟,行動處東踅西倒,一步低一步高。”
-
91
東勞西燕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o xī yàn
- 成語解釋:
- 勞:伯勞。比喻情侶、朋友離別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》:“東飛伯勞西飛燕,黃姑織女時相見。”
-
92
東獵西漁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iè xī yú
- 成語解釋:
- 謂處處涉獵而不專精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孫樵《罵僮志》:“凡為讀書,東獵西漁,粗知首尾,則為有余。”
-
93
東尋西覓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xún xī m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張羅
- 成語出處:
- 《平妖傳》第十回:“比及讓了他罷了,又來東尋西覓,只恐還在左近,放心不下。”
-
94
東攔西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n xī zǔ
- 成語解釋:
- 指極力阻攔
- 成語出處:
- 《雪巖外傳》第十回:“眾家人聽說,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。”
-
95
東徙西遷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xǐ xī qiā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遷西徙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江藩《漢學師承記·黃宗羲》:“宗羲竄匿草莽,東徙西遷,屢瀕于危。”
-
96
東鱗西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 xī zhǎo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畫在云中的龍這里露一片鱗;那里露一只爪;不見全貌。現比喻零碎散亂、不全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梁啟超《意大利建國三杰傳》第二節:“以上所引,雖東鱗西爪,語焉不詳。”
-
97
東捱西問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ái xī wèn
- 成語解釋:
- 謂四處探問、打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平妖傳》第十五回:“這些眾人當一場生意,見神見鬼,東捱西問,那有消息。”
-
98
東挨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āi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奔西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:“終日間靠著些東涂西沫,東挨西撞,也濟不得甚事。”
-
99
東走西顧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zǒu xī g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顧慮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古詩源》卷三:“煢煢白兔,東走西顧。”
-
100
東撙西節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zǔn xī jié
- 成語解釋:
- 謂從各方面節省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塔·萬引》:“他在這樣躊躕時,他的家計卻一天一天地逼迫攏來了,虧他的夫人挖肉補瘡,東撙西節地還能勉強維持著。“
* 東西、東什么西什么、東什么西什么的成語、東x西x的成語、東*西*的成語、東()西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