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Z開頭 (2934個)

    701

    正直無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zhí wú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人做事很正直,沒有任何私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莊公三十二年》:“神,聰明正直而壹者也。”孔穎達疏:“襄七年傳曰:‘正直為正,正曲為直。’言正者能自正,直者能正人曲,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。”
    702

    中正無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zhèng wú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中正:正直。端莊正直,不存私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五輔》:“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,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。”
    703

    智周萬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ōu wàn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。形容知識淵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。”
    704

    正直無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zhí wú x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公正而無私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順帝《會葬宋漢策》:“太中大夫宋漢清修雪白,正直無邪。”
    705

    中正無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zhèng wú x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中正:端莊正直;邪:邪僻,不正派。端莊正直,沒有偏邪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樂記》:“中正無邪,禮之質也。”
    706

    趾踵相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hǒng xiāng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趾踵相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·革命制造廠》:“棄家逃威,望門投止者,趾踵相錯。”
    707

    指奏相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òu xiāng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奏:旨趣。旨趣相反,各執己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齊俗》:“故百家之言,指奏相反,其合道一體也。”
    708

    正中下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好對上自己的心意(中:投合;符合;下:在下;自己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3回:“蔡福聽了,心中暗喜:‘如此發放,正中下懷。’”
    709

    踵趾相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ǒng zhǐ xiā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腳跡相連。形容人數眾多,接連不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楊天石《黃遵憲》:“黃遵憲盛贊他們‘前仆后起,踵趾相接,視死如歸’的大無畏精神。”
    710

    踵足相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ǒng zú xiā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居正《答列卿毛介川書》:“今之士大夫,冠纓相摩,踵足相接,一時號為交游者,蓋不少矣。”
    711

    趾踵相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hǒng xiā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數之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變法通議·論師范》:“此外握風氣之權者,為書院山長,為蒙館學究,車載斗量,趾踵相接。”
    712

    銖銖校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zhū xiào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銖銖:分量極輕。指斤斤計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柳柳州》:“然榮辱得失之際,銖銖校量,而自矜其達,每詩不著此意,是豈能真忘之者哉!”
    713

    做賊心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zéi xīn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做賊的人心里虛。比喻做壞事的人疑神疑鬼;心神不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悟明《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》:“卻顧侍者云:‘適來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師云:‘作賊人心虛。’”
    714

    作賊心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zéi xīn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虛:怕。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悟明《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》:“卻顧侍者云:‘適來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師云:‘作賊人心虛。’”
    715

    仔仔細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ǐ zǐ xì x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人處事認真細心,絲毫不馬虎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18回:“只見都氏慌忙的一把挈起,聲也不做,仔仔細細的看上一回。”
    716

    轉轉相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ǎn zhuǎn xiāng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:因循。輾轉相傳,互相因循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傳以不知,周行天下”如淳注曰:“在位者皆不知陰陽時政,轉轉相因,故令后人遂不知也。”
    717

    自在逍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zài xiāo y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逍遙:放任不羈,悠然自得的樣子。形容無拘無束,自由自在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王丹桂《武陵春·寄樂亭劉嗣昌》詞:“自在逍遙隨分過,兀兀養天真。”
    718

    朝奏夕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zòu xī zh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早晨上書帝王,晚上就被召見。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朝奏暮召”。
    719

    振振有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 zhèn yǒu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振振:理直氣壯的樣子。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,說個沒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巴金《探索集 究竟屬于誰?》:“這些人振振有辭、洋洋得意,經常發號施令,在大小會上點名訓人。”
    720

    左支右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ǒ zhī yòu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射箭時左手支撐;右手彎曲。指應付了這一面;便應付不了那一面。(絀:屈;不足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西周策》:“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。”
    * Z開頭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