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Z開頭 (2934個)

    661

    招災惹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zāi rě h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招引災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巧團圓·議贅》:“難道我老夫妻兩口自己照管不來,還帶著個如花似玉的閨女去招災惹禍不成!”
    662

    蒸蒸日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zhēng rì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蒸蒸:興旺發達。形容事業等興旺發達,一天天向上發展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天才與教育》:“大凡一國的政治瀕于破產的時候,那一國的文化卻轉有蒸蒸日進的可能。”
    663

    蒸蒸日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蒸蒸:一天天地向上發展。形容發展速度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,調度有方,還怕不蒸蒸日上嗎?”
    664

    蒸蒸日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zhēng rì s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蒸蒸:興旺發達。形容事業等興旺發達,一天天向上發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秋瑾《發刊辭》:“自茲以后,行見東瀛留學界,蒸蒸日盛矣。”
    665

    尊俎折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zǔ shé c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本《晏子春秋·雜上十八》:“仲尼聞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間,而折沖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謂也。’”后以“尊俎折沖”喻在宴席談判中制勝對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本《晏子春秋·雜上十八》:“仲尼聞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間,而折沖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謂也。’”
    666

    樽俎折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zǔ shé c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出漢劉向《新序·雜事一》。謂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談中制勝敵人。后泛指外交談判活動。折沖,使敵人戰車后撤,謂擊退敵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漢·劉向《新序·雜事一》
    667

    置之死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ī sǐ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意使人處于無法生存下去的境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    668

    置之死地而后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。形容心腸狠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舜欽《答韓持國書》:“被廢之后,喧然未已,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。”
    669

    真贓實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zāng shí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贓物是真的,罪犯是確實的。泛指犯罪的證據確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徐渭《女狀元》第三出:“臨邛卓家失了盜,那伙做公的沒處拿真贓實犯。”
    670

    志在四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ài sì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志在四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辭·角調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儉,心包宇宙而無驕盈。”
    671

    燭照數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zhào shù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燭照著,按數計算。比喻料事準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。”
    672

    智者所見略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智者:聰明有智慧的人;略:大致。指有見識者所持見解大致相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。”
    673

    鄭昭宋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左傳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使申舟聘于齊,曰:‘無假道于宋。’亦使公子馮聘于晉,不假道于鄭。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,曰:‘鄭昭宋聾,晉使不害,我則必死。’王曰:‘殺女,我伐之。’見犀而行。及宋,宋人止之……乃殺之。”杜預注:“昭,明也。聾,闇也。”后以“鄭昭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使申舟聘於齊,曰:‘無假道於宋。’亦使公子馮聘於晉,不假道於鄭。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,曰:‘鄭昭宋聾,晉使不害,我則必死。’王曰:‘殺女,我伐之。’見犀而行。及宋,宋人止之……乃殺之。”
    674

    作作生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zuò shēng m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作作:光芒四射的樣子。形容光芒四射。比喻聲勢顯赫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15回:“張雨帥眼光奕奕,常思染指中原,擴張勢力,既得老徐密電,正好乘機展足,作作生芒。”
    675

    輒作數日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é zuò shuò rì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輒:總是,就;惡:心中難受。總是接連幾天心里感到難受。形容因外界刺激而產生的難受心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謝太傅語王右軍曰:‘中年傷于哀樂,與親友別,輒作數日惡。’王曰:‘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,正賴絲竹陶寫,恒恐兒輩覺,損歡樂之趣。’”
    676

    扎扎實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 zhā shí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牢固,結實。也指實在,踏實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鄧小平《提倡深入細致的工作》:“青年報發表社論,提出號召,不要搞一般號召,而是扎扎實實地告訴青年怎么做法。”
    677

    作作索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zuò suō su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象聲詞。描寫老鼠活動的聲音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:“有鼠作作索索。”
    678

    真真實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zhēn shí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十分真實可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5回:“我弟兄三個,真真實實地并沒半點兒假!”
    679

    摘埴索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i zhí suǒ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盲人以杖點地,探索道路。喻盲目的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嚴復《救亡決論》:“凡舟車之運轉流行,道里之險易澀滑,巖墻之必壓,坎陷之至兇,摘埴索涂,都忘趨避。”
    680

    責重山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é zhòng shān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岳:大山。責任之重如大山。形容責任重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任后《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》:“臣知不愜,物誰謂宜,但命輕鴻毛,責重山岳。”
    * Z開頭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