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M開頭的成語 (1311個)

    841

    眠霜臥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án shuāng wò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睡臥于霜雪之中。形容在外勞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我也曾苦征惡戰,眠霜臥雪,多有功勛。”
    842

    名實相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shí xiāng c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名聲與實際一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72回:“妹子這個名字,叫做有名無實,那里及得堯蓂姐姐彈得幽雅,他才名實相稱哩。”
    843

    木石心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shí xīn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心腸硬,不為情感所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洪楝園《后南柯 辭職》:“雖木石心腸,亦為之動。”
    844

    名實相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shí xiāng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名聲或名稱和實際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曹操《與王修書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聲本州,忠能成績,為世美談,名實相符,過人甚遠。”
    845

    名實相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shí xiāng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名聲和實際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路粹《為曹公與孔融書》:“昔國家東遷,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,綜達經學,出于鄭玄,又明《司馬法》。”
    846

    面是心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shì xīn f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表面上是一套,心底里又是一套,表里不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59回:“從來人面是心非,如何保得到底!”
    847

    貌是心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ào shì xīn f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貌是情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》:“汝近乃作負心事,知從前規言矩步,皆貌是心非,今不復畏汝矣。”
    848

    瞞神唬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 shén xià g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瞞:隱瞞實情。又欺騙又暗中搗鬼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楊景賢《西游記》第二本第十出:“這廝瞞神唬鬼,鋼筋鐵骨,火眼金睛。”
    849

    面似靴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sì xuē p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臉上皮膚如同靴皮。形容滿臉皺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歸田錄》卷二:“田元均為人寬厚長者,其在三同,深厭干請者,雖不能從,然不欲峻拒之,每溫顏強笑之,嘗謂人曰:‘作三司使數年,強笑多矣,直笑得面似靴皮。’”
    850

    慢聲細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àn shēng xì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說話時聲音輕柔
    成語出處:
    羅廣斌《紅巖》第12章:“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兩人時,就慢聲細語地問他。”
    851

    馬首欲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ǎ shǒu yù d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東歸;返回。語本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欒黡曰:‘晉國之命,未是有也。余馬首欲東。’乃歸。”楊伯峻注:“秦兵在西,東則歸矣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欒黡曰:’晉國之命,未是有也。余馬首欲東。’乃歸。”楊伯峻注:“秦兵在西,東則歸矣。”
    852

    眉梢眼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i shāo yǎn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面部的細微表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4卷:“若說是無情,如何兩次三番許我會面,又留酒,又肯相陪?若說是有情,如何眉梢眼角,不見些光景?”
    853

    埋三怨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 sān yuàn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事埋怨
    成語出處:
   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下卷:“‘我堂客總是埋三怨四,’謝慶元講到這里,側耳聽聽帳子里已經起的均勻微細的鼾息。”
    854

    貓噬鸚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āo shì yīng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排擠好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岳珂《桯史·鸚鵡諭》:“至今蜀人談謔,以排根善類者為‘貓噬鸚鵡’。”
    855

    昧死以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èi sǐ yǐ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昧:冒。聞:使聽到。冒著死罪來稟告您。表示謹慎惶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趙世家》:“老臣賤息舒祺,最少,不肖,而臣衰,竊愛憐之,愿令得補黑衣之數,以衛王宮。昧死以聞!”
    856

    沒石飲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i shí yǐn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漢李廣出獵,見草中石,以為虎而射之,箭入石,箭翎也隱沒不見。事見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。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李廣出獵,見草中石,以為虎而射之,箭入石,箭翎也隱沒不見。事見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。
    857

    名書竹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shū zhú b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書:書寫,記載;竹帛:史書。把名字留在史書上。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吳兢《貞觀政要·任賢》:“昔李陵,提步卒五千,不免身降匈奴,尚得名書竹帛。”
    858

    門衰祚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n shuāi zuò b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門庭衰微,福祚淺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門衰祚薄,晚有兒息。”
    859

    命世之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ìng shì zhī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。后多指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。亦作“命世之英”、“命世之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賈誼、亞夫之徒,皆信命世之才,抱將相之具。”
    860

    毛遂自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o suì zì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毛遂: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;薦:推薦;薦舉。毛遂自己推薦自己。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門下有毛遂者,前,自贊于平原君曰:‘遂聞君將合從于楚,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合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。’”
    * M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