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J開頭的成語 (2449個)

    961

    金鼓喧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ǔ xuān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鼓:古時作戰,用金鐘和戰鼓指揮士兵,擊鼓表示前進,鳴金表示后退。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17回:“公子偃命軍中舉火,一時金鼓喧天,直前沖突。”
    962

    積功興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gōng xīng y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建立功業,實現抱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意林》卷五引晉 楊泉《物理論》:“傅子曰:‘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,治國有分,御軍有法,積功興業,事得其機。”
    963

    精耕細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gēng xì z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精心細致地耕作。指莊稼的耕種經營十分認真細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做革命的促進派》:“我們靠精耕細作吃飯,人多一點,還是有飯吃。”
    964

    節骨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ē gǔ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關鍵的環節或時機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朔《永失我愛》:“別起什么邪念,起也沒用,都到這節骨眼了,滿意不滿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夢想也由不得你了。”
    965

    降格以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g gé yǐ q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降:降低;格:規格;標準。降低標準來尋求或要求。指不堅持原來的要求和標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墳 燈下漫筆》:“那么到親戚朋友那里借現錢去罷,怎么會有?于是降格以求,不講愛國了,要外國銀行的鈔票。”
    966

    假公營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 gōng yí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假公濟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元典章·進表》:“在外諸司不詳站赤生受指,以進表為由,假公營私,濫行給驛。”
    967

    舉國一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guó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全國上下,團結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:“所有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,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。”
    968

    降貴紆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g guì yū z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紆:屈抑。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簡文帝《序》:“降貴紆尊,躬刊手掇。”
    969

    兼官重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 guān zhòng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兼任很多顯耀官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翟俌傳》:“昔竇鄧之寵,傾動四方,兼官重紱,盈金積貨,至使議弄神器,更改社稷。”
    970

    嫁狗逐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 gǒu zhú g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嫁狗隨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趙汝鐩《古別離》詩:“嫁狗逐狗雞逐雞,耿耿不寐展轉思。”
    971

    澆瓜之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guā zhī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以德報怨,不因小事而引起紛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劉向《新序 雜事四》載:梁與楚的邊亭皆種瓜。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長得好,夜往毀之。梁縣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報復,并派人幫助楚人灌瓜,使楚瓜日美。楚王以重金相謝,與梁交好。
    972

    金革之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é zhī h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革:兵器和鎧甲;患:災禍。指戰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揚雄《長楊賦》:“永亡邊城之災,金革之患。”
    973

    膠鬲之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gé zhī k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膠鬲,商周時人,紂時因遭世亂,曾隱遁為商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膠鬲舉于魚鹽之中。”后因以“膠鬲之困”指士人不在位而處于困難之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膠鬲舉于魚鹽之中。”
    974

    兼功自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 gōng zì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兼:加倍;功:功夫;厲:同“勵”,勸勉。指做事加倍努力,并自我勸勉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丹傳》:“每歲農時,輒載酒肴于田間,候勤者而勞之,其墮懶者恥不致丹,皆兼功自厲。”
    975

    居功自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 gōng zì m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居功:自恃有功;滿:滿足。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象郝搖旗這樣的人,平時居功自滿,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,常發怨言。”
    976

    金革之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é zhī n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革:兵器和鎧甲;難:災難。指戰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宋意傳》:“帝躬服金革之難。”
    977

    既冠之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 guān zhī n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,指已成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978

    金革之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é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革:兵器和鎧甲;世:時代。戰亂的年月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庾信《為杞公讓宗師驃騎表》:“當今玉燭調和,既非金革之世。”
    979

    金革之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é zh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革:兵器和鎧甲。兵器與鎧甲相撞擊的聲音。指戰爭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》:“四方無斗爭金革之聲。”
    980

    計過自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 guò zì s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心自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吾未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。”
    * J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