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ABC式的成語 (1450個)
-
821
無偏無陂
- 成語拼音:
- wú piān wú bēi
- 成語解釋:
- 不偏向;不邪曲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洪范》:“無偏無陂,遵王之義。”
-
822
無情無彩
- 成語拼音:
- wú qíng wú cǎi
- 成語解釋:
- 猶無精打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白雪遺音·馬頭調·一輪明月》:“又聽的,寒風吹送鴻雁來。似俺這獨自一個無情無彩。”
-
823
相輔相成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相:互相;輔:幫助;成:促成。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;互相輔助;缺一不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岱《歷書眼序》:“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;而后二者之說始得無蔽。”
-
824
相切相磋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qiē xiāng cuō
- 成語解釋:
- 相互研討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先生既息,各就其友,相切相磋,各長其儀。”
-
825
相生相成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shēng xiāng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互相轉化,互相促進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量度權衡策》:“律生而為度量權衡,制器以盡天下之變,是豈可以常法而論其相生相成之義乎!”
-
826
一班一級
- 成語拼音:
- yī bān yī jí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一官半職。泛指官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武帝紀》:“寒士縱有出人之才,登第之后,始得一班一級,固不能熟習也。”《新唐書 韋表微傳》:“爵祿譬滋味也,人皆欲之,吾年五十,拭鏡剪白,冒游少年間,取一班一級,不見其味也。”
-
827
一鞭一條痕
- 成語拼音:
-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。同“一棒一條痕”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隨你做甚么東西,要詩就詩,要賦就賦,都是一鞭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。”
-
828
一棒一條痕
- 成語拼音:
-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做事扎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十卷:“須是一棒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。”
-
829
一板一眼
- 成語拼音:
- yī bǎn yī yǎn
- 成語解釋:
- 板;眼: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;比喻做事有條理;合規矩;不馬虎。也比喻做事死板;不知靈活變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二卷第九章:“望著季交恕,一板一眼地說。”
-
830
有板有眼
- 成語拼音:
- yǒu bǎn yǒu yǎn
- 成語解釋:
- 板;眼:民族音樂的節拍。每節中的最強音叫板;其余叫眼。比喻做事情有條理和有層次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山那邊人家》:“哭起來一數一落,有板有眼,好象唱歌,好聽極了。”
-
831
有本有原
- 成語拼音:
- yǒu běn yǒu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有本有源”。謂有根源;源源本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原毀》:“雖然,為是者有本有原,怠與忌之謂也。”
-
832
有本有源
- 成語拼音:
- yǒu běn yǒu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有本有原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八回:“[十三妹]及至聽他說的有本有源,有憑有據,不容不信。”
-
833
一唱一和
- 成語拼音:
- yī chàng yī hè
- 成語解釋:
- 和:應和;附和。跟著別人唱和;比喻雙方互相配合;彼此呼應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叔方《穎川語小》下卷:“句法有正有奇,有呼有應。呼應者一唱一和,律呂相宜以成文也。”
-
834
一倡一和
- 成語拼音:
- yī chàng yī hé
- 成語解釋:
- ①《詩·鄭風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謂一個先唱,一個和聲,形容兩人感情相通。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,彼此呼應。倡,亦作“唱”。②謂鳴聲相呼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·鄭風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
-
835
一草一木
- 成語拼音:
- yī cǎo yī mù
- 成語解釋:
- 一棵草;一棵樹。比喻細小或平常的東西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應劭傳》:“春一草枯則為災,秋一木華亦為異。”
-
836
有財有勢
- 成語拼音:
- yǒu cái yǒu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既有錢財,又有勢力。同“有錢有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“比如一邊有財有勢,那趨財慕勢的多只向一邊去。”
-
837
一弛一張
- 成語拼音:
- yī chí yī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弛:放松弓弦。張:拉緊弓弦。古時常以比喻施政寬嚴相濟;現多比喻生活、工作要合理安排,有松有緊,勞逸結合。同“一張一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王充《論衡 儒增》:“故張而不弛,文王不為。弛而不張,文王不行。一弛一張,文王以為當。”
-
838
一鼓一板
- 成語拼音:
- yī gǔ yī bǎn
- 成語解釋:
- 鼓、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,兩者不可分離,因以喻互相幫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公子身邊最講得話、像心稱意的,有兩個門客……大小事多要串通得這兩個,方才弄得成。這兩個一鼓一板,只要公子出脫得些,大家有味。”
-
839
一還一報
- 成語拼音:
- yī hái yī bào
- 成語解釋:
- 謂做一件壞事后必受一次報復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岳伯川《鐵拐李》第一折:“不是我千錯萬錯,大剛來一還一報。”
-
840
一夕一朝
- 成語拼音:
- yī xī yī cháo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一朝一夕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朱子語類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謂:臣弒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。”
* AABC式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