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的成語 (77個)
-
41
狼吞虎噬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tūn h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。比喻極為貪婪殘忍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二相爭朝》:“你辟私門,賄賂行,半朝臣,皆從順。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,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。”
-
42
狼煙四起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yān sì qǐ
- 成語解釋:
- 狼煙:古代邊境點燃狼糞以報警;即烽火。四處都有報警的烽火。形容外敵侵犯或內敵動蕩;到處是戰火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沈采《千金記 宵征》:“如今狼煙四起,虎斗龍爭,我到街坊上打聽楚國招兵文榜消息。”
-
43
前門拒虎,后門進狼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mén jù hǔ,hòu mén jìn l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,又來了一個敵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李贄《史綱評要 周紀 顯王》:“前門拒虎,后門進狼,未知是禍是福。”
-
44
鼠竄狼奔
- 成語拼音:
- shǔ cuàn láng bē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9回:“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,鼠竄狼奔,都奔東平府來。”
-
45
豕突狼奔
- 成語拼音:
- shǐ tū láng bēn
- 成語解釋:
- 豕:豬;突:猛沖。象豬那樣沖撞,象狼那樣奔跑。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,到處搔擾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歸莊《萬古愁》:“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,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。”
-
46
鼠心狼肺
- 成語拼音:
- shǔ xīn láng fè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心腸陰險狠毒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鄭燮《后孤兒行》:“丈丈翁,得錢歸,鼠心狼肺,側目吞肥,千謀萬算伏危機。”
-
47
引虎拒狼
- 成語拼音:
- yǐn hǔ jù láng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,其禍患將更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陳天華《猛回頭》:“斷不可借外洋之兵,那引虎拒狼大下策,勸列位萬萬莫做。”
-
48
鷹視狼顧
- 成語拼音:
- yīng shì láng gù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目光銳利,為人狠戾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一回:“司馬懿鷹視狼顧,不可付以兵權;久必為國家大禍。”
-
49
除狼得虎
- 成語拼音:
- chú láng dé h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金史·陳規傳》:“近雖遺官謙察,治其奸濫,易其疲軟,然代者亦非選擇,所謂除狼得虎也。”
-
50
豺狼虎豹
- 成語拼音:
- chái láng hǔ bào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。也比喻兇殘的惡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八回:“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。天晚了,倘若出來個把,我們就壞了。
-
51
鴟視狼顧
- 成語拼音:
- chī shì láng gù
- 成語解釋:
- ①如鴟鳥舉首而視,如狼反顧。②形容人的兇狠貪戾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選·馬融》:“魚鱉禽獸聞之者,莫不張耳鹿駭,熊經鳥伸,鴟視狼顧拊噪踴躍。”
-
52
虎狼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hǔ láng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像虎和狼一樣兇猛的國家。比喻侵略成性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秦,虎狼之國,不可信。”
-
53
虎狼之勢
- 成語拼音:
- hǔ láng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。”
-
54
空手套白狼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
- 成語解釋:
- 徒手抓住白狼。指無本買賣
- 成語出處:
- 王朔《玩兒的就是心跳》:“我們都是急性子,無利不起早,講究的是空手套白狼。”
-
55
狼奔豕突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bēn shǐ tū
- 成語解釋:
- 豕:豬。像狼那樣奔跑;像豬那樣沖撞。比喻成群的壞人到處亂闖;任意搔擾;或敵人倉皇逃跑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歸莊《擊筑余音 重調》:“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,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。”
-
56
狼奔鼠偷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bēn shǔ tōu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梅曾亮《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》:“公在商州六年,賊出入陜西久,無所掠利,銳欲窺河南甚,狼奔鼠偷,情狀捷出。”
-
57
狼狽周章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bèi zhōu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倉皇驚恐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》:“造成作家們此種忐忑不安、狼狽周章的心情,其直接的原因,不能不說是外來的束縛。”
-
58
狼吃幞頭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chī fú tóu
- 成語解釋:
- 狼銜去人的幞頭,吞不下又吐不出。比喻有苦難言,強自忍耐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殺狗勸夫》第一折:“你便罵我一千場,便拷我三十頓,我則索狼吃幞頭,心兒自忍。”
-
59
狼顧鴟跱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gù chī yín
- 成語解釋:
- 如狼兇視,如鴟峙立。比喻兇暴者伺機欲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魏紀一論》:“明元承運之初,屬廓定之始,于時狼顧鴟跱,猶有窺覦,加以天賜之末,內難尤甚。”
-
60
狼艱狽蹶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jiān bèi juě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處境困苦窘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龔自珍《西域置行省議》:“自乾隆末年以來,官吏士民,狼艱狽蹶,不士、不農、不工、不商之人,十將五六。”
* 狼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