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火的成語 (302個)

    281

    數米而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ǔ mǐ ér c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炊:燒做飯。數著米粒做飯。比喻計較小利。也形容生活困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庚桑楚》:“簡發而櫛,數米而炊,竊竊乎又何足以濟世哉!”
    282

    烏焦巴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ū jiāo bā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烏:黑色;焦:力過猛,使東西燒成炭樣。原是《百家姓》中的四個姓氏。比喻燒得墨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演義》第五回:“良弼正要進門,猛聽得一聲怪響,不禁卻顧,可巧彈落腳旁,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,呼痛未終,已是暈倒。”
    283

    心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jí huǒ l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里很急;像在燒。急:焦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璿《飛龍全傳》:“那管院的太監,心燎意急,一籌莫展。”
    284

    心急如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jí rú f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里急得像著了一樣。形容心情極其焦急。焚: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7回:“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沒法的事,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。”
    285

    心焦如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jiāo rú f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里焦躁,像著了一樣。形容心情焦灼難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線下·游泳》:“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,聽見了這些話,也不問是誰,嚴正地呵斥道:‘人家危險的時候,你們還說這樣的冷話!’”
    286

    夏爐冬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lú dōng s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夏天生爐,冬天扇扇子。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,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王充《論衡 逢遇》:“以夏進爐,以冬奏扇,為所不欲得之事,獻所不欲聞之語,其不遇禍,幸矣。”
    287

    心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rú huǒ f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中好像燒一樣。形容焦急萬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:“我托他打聽幾時有船,他查了一查,說道:'要等三四天呢。'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沒法的事,成日里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。”
    288

    憂心如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xīn rú f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焚:燒。憂慮、焦急得心里像燒一樣。形容十分憂愁、焦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小雅 節南山》:“節彼南山,維石巖巖,赫赫師尹,民具爾瞻。憂心如焚,不敢戲談。”
    289

    赤壁鏖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ì bì áo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鏖:激戰。漢獻帝建安十三年,曹操大軍伐吳,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,聯軍于赤壁用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。泛指激烈的戰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兩軍師隔江斗智》第一折:“叵耐劉備那廝,暗地奪取荊州,想他赤壁鏖戰,全仗我東吳力氣。”
    290

    炊金饌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uī jīn zhuà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炊:澆做飯;饌:飲食,吃。形容豐盛的菜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駱賓王《帝京篇》:“平臺戚里帶崇墉,炊金饌玉待鳴鐘。”
    291

    槁木死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o mù sǐ 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干枯的樹木;冷卻的灰燼。比喻心灰意冷;消沉已極或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、冷漠無情。槁:干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齊物論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    292

    救燎助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ù liáo zhù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救投薪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煌言《答越安撫書》:“名為息黥補劓,實則救燎助薪,宜人心之不服者也。”
    293

    七竅生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qiào shēng y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七竅:指兩耳、兩眼、兩鼻孔和口。形容氣憤至極;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78回:“忽聞此言,嚇得三尺神散,七竅生煙。”
    294

    熱可炙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 kě zhì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熱可以灼手。比喻權勢顯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鄭棨《開天傳信記》:“安樂公主,上之季妹也。附會韋氏,熱可炙手,道路懼焉。”
    295

    四大皆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dà jiē k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教用語;指宇宙間一切(包括人本身)都是空虛的(這是一種消極思想)。古代印度認為地、水、、風是構成宇宙的四種元素;稱為“四大”。佛教則稱堅、濕、暖、動的性能為“四大”;并認為人身亦由此“四大”構成。因此;“四大”有時也代稱人身。后一般用來表示塵念俱消;無牽無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:“一心無掛,四大皆空。”
    296

    未卜先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i bǔ xiān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測知未來的吉兇禍福;這是一種迷信行為。形容有預見。卜:占卜;算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桃花女破法嫁周公》第三折:“賣弄殺《周易》陰陽誰似你,還有個未卜先知意。”
    297

    未焚徙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i fén xǐ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患之前就先將柴薪搬開。比喻防患于未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這樞密院官都是怕事的,只曉得臨渴掘井,那會得未焚徙薪?”
    298

    五內如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nèi rú f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焚:燒。五臟都像著了一樣。形容極度的憂愁和悲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7回:“而且年來多病,日見衰頹,每念主上,不覺五內如焚。”
    299

    朽木死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ǔ mù sǐ 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枯干的樹木和滅后的冷灰。比喻心情極端消沉,對任何事情無動于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四折:“小官已為朽木死灰,若非你拯救吹噓,安能到此。”
    300

    相生相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g shēng xiāng k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相生相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四十六:“便有五行金木,相生相克。”
    * 火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