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水 (1273個)

    641

    江山如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shān rú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故:從前。高山大河面貌依舊。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胡文煥《泰和記·蘇子瞻泛游赤壁》:“嘆興亡,江山如故,何處覓曹郎。”
    642

    箕山之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shān zhī c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。同“箕山之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 趙岐傳》:“大丈夫生世,遁無箕山之操,仕無伊呂之勛,天不我與,復何言哉!”
    643

    極天罔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tiān wǎng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遍天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滸傳》第八十一回:“聽哀告,聽哀告!賤軀流落誰知道,誰知道!極天罔地,罪惡難分顛倒。”
    644

    江天一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tiān yī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江面寬闊,天相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”
    645

    涇渭分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wèi fēn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人認為;渭河清;涇河濁;兩合流后;清濁依舊分明。比喻是非清楚;容易區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德裕《劉公神道碑銘》:“遇物而涇渭自分,立誠而風雨如晦。”
    646

    急先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xiān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沖鋒在前或積極領頭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第十三回:“為是他性急,撮鹽入火,為國家面上,只要爭氣,當先廝殺,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。”
    647

    加膝墜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 xī zhuì y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喜歡就抱在膝上,不喜歡就推到深里。比喻用人愛憎無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進人若將加諸膝,退人若將墜諸淵。”
    648

    將遇良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g yù liáng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將:將領;良才:高才;本領高的人。多指雙方本領相當;能人碰上能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第34回:“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,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,將遇良才好用功。”
    649

    將遇良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g yù liáng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良材:本領高的人。大將遇上本領高的人。比喻兩雄爭斗,本領相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滸全傳》第三十四回:“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,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,將遇良材好用功。”
    650

    竭澤焚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é zé fén s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竭:排。藪:指草野。排干池捕魚,燒光草野捉獸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,只顧眼前利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呂氏春秋·義賞》:“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魚;焚藪而田,豈不獲可,而明年無獸。詐偽之道,雖今偷可,后將無復,非長術也。”
    651

    井中求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ǐng zhōng qiú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井里去尋求火。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,根本達不到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652

    諫爭如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zhēng rú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諫爭:爭同“諍”,直言相勸。勸諫的話如同流一樣,滔滔不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東籬賞菊》第二折:“從父令是何由,從君令是何由,冒斧當戈,諫爭如流。”
    653

    臼灶生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ù zào shēng w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灶沒與中,產生青蛙。形容患之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越策一》:“今城不沒者三板,臼灶生蛙,人馬相食。”
    654

    激濁揚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uó yáng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激:沖去;抨擊;濁:不干凈的;清:清澈的。沖去臟;使清涌流。比喻批評過錯;表彰良善;揚善除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尸子 君治》:“揚清激濁,蕩去滓穢,義也。”
    655

    口出狂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ǒu chū kuáng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嘴里說出狂妄自大的話。指說話狂妄、放肆。也指胡說八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第七十二回:“宋江聽得,慌忙過來看時,卻是‘九紋龍’史進,‘沒遮攔’穆弘,在閣子內吃得大醉,口出狂言。”
    656

    恐后無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ǒng hòu wú p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怕以后沒有個憑證。舊時契約文書的套語,常與“立次存照”連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第八回:“委是自行情愿,即非相逼。恐后無憑,立此文約為照。”
    657

    看景生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àn jǐng shēng q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見機行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第74回:“非是燕青敢說口,臨機應變,看景生情,不倒的輸與他那呆漢。”
    658

    開山老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shān lǎo z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教語,指最初建立寺廟的人,即始祖。比喻學派的創始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 從幫忙到扯淡》:“屈原是‘楚辭’的開山老祖,而他的《離騷》,卻只是不得幫忙的不平。”
    659

    開山始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shān shǐ z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開山祖師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30回:“你好大膽!沒規矩,沒王法的!犯了這制造局的開山始祖曾中堂曾文正公的諱!”
    660

    跨山壓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à shān yā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跨過高山,接近大海。喻勢力擴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下卷:“黨與既成,則連衡同惡,跨山壓海。”
    * 水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