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 (1273個)
-
581
規矩準繩
- 成語拼音:
- guī jǔ zhǔn shéng
- 成語解釋:
- 規:畫圓形的工具;矩:畫方形或直角的工具;規矩:圓規曲尺;比喻一定的標準法則;準:水平儀;繩:墨線;準繩:測定平直的器具。比喻言行所依據的標準原則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王符《潛夫論 贊學》:“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后工也。”
-
582
管窺蠡測
- 成語拼音:
- guǎn kuī lí cè
- 成語解釋:
- 蠡:貝殼做的瓢。從竹管里看天;用瓢測量海水。比喻對事物的觀察狹窄、片面;見識膚淺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東方朔《答客難》:“以管窺天,以蠡測海,以筳撞鐘,豈能通其條貫,考其文理,發其音聲哉。”
-
583
鬼哭神驚
- 成語拼音:
- guǐ kū shé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度驚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水滸傳》第七十回:“張清帶住槍桿,去錦袋中摸出一石子。手起處真似流星掣電,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。”
-
584
甘泉必竭
- 成語拼音:
- gān quán bì jié
- 成語解釋:
- 甘泉:甜水的泉。竭:盡。甘甜的泉一定會干涸的。比喻有才干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。亦作“甘井先竭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逸周書·周祝解》:“肥豕必烹,甘泉必竭,直木必伐。”
-
585
寡情薄意
- 成語拼音:
- guǎ qíng báo yì
- 成語解釋:
- 缺少情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水滸傳》第一一○回:“公孫勝道:‘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,便是寡情薄意。今來仁兄功成名遂,只得曲允。’”
-
586
固若金湯
- 成語拼音:
- gù ruò jīn tāng
- 成語解釋:
- 金:指金城;金屬鑄造的城墻;湯:指湯池開水一樣滾燙的護城河。堅固得像金城、湯池一樣。形容陣地或所守衛的地方非常牢固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蒯通傳》:“必將嬰城固守,皆為金城湯池,不可攻也。”
-
587
關山迢遞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shān tiáo dì
- 成語解釋:
- 關:關隘;迢遞:遙遠的樣子。指路途遙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王世楨《鳴鳳記》第八出:“賢弟!無限別情,不勝凄愴,關山迢遞,后會難期。”
-
588
高山仰之
- 成語拼音:
- gāo shān yǎng zhī
- 成語解釋:
-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同“高山仰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管子 九守》:“高山仰之,不可極也。”《鬼谷子 符言》:“高山仰之可極,深淵度之可測,神明之德術正靜,其莫之極。”
-
589
關山阻隔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shān zǔ gé
- 成語解釋:
- 關隘山嶺阻擋隔絕。形容路途艱難,往來不易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德輝《 梅香》第一折:“不爭他回家去呵,路途艱難,關山陰隔,這親事幾時得就。”
-
590
觀形察色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xíng chá sè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觀貌察色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水滸傳》第一一○回:“此是人之常情,更待多說……觀形察色,見貌之情。”
-
591
高姓大名
- 成語拼音:
- gāo xìng dà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詢問人家姓名時的客氣用語。同“高名大姓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三十五回:“宋江、花榮慌忙下馬,扶起那兩位壯士道:‘且請問二位壯士高姓大名?’”
-
592
狗血淋頭
- 成語拼音:
- gǒu xuè lín tóu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迷信說法,謂狗血淋在妖人頭上,就可使其妖法失靈。后形容罵得很兇,使被罵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樣,無言以對,無計可施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五十三回:“馬知府道:‘必然是個妖人!’教去取些法物來。牢子、節級將李逵捆翻,驅下廳前草地里,一個虞候掇一盆狗血沒頭一淋。”
-
593
歸心似箭
- 成語拼音:
- guī xīn sì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急。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94回:“不多時,穿過松林,渡過小溪,過了水月村,越過鏡花嶺,真是歸心似箭。”
-
594
觀者如垛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zhě rú duǒ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觀者如堵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一回:“此時瓊英這段事,東京已傳遍了。當日觀者如垛。”
-
595
河不出圖
- 成語拼音:
- hé bù chū tú
- 成語解釋:
- 河:指黃河。黃河當中沒有出現河圖。古代相傳每當圣明之世時,黃河便出現河圖。因此黃河不出河圖時則不是圣明之世。指時當亂世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。”
-
596
魂不著體
- 成語拼音:
- hún bù zhe tǐ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魂不附體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上:“嚇高皇魂不著體。”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五十三回:“只見兩個黃巾力士,押著李逵,耳邊只聽得風雨之聲,不覺徑到薊州地界,嚇得魂不著體,手腳搖戰。”
-
597
潢池弄兵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chí nòng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潢池:積水塘;弄兵:玩弄兵器。舊時對人民起義的蔑稱。也指發動兵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循吏傳 龔遂》:“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”
-
598
魂飛魄蕩
- 成語拼音:
- hún fēi pò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魂飛魄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水滸傳》第六回:“那馬上的官人,忽見樓窗中一位美貌婦人,生得標致非凡,不勝驚喜……那官人在馬上,一時看得魂飛魄蕩。”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三卷:“說不盡百媚千嬌,魂飛魄蕩。 ”
-
599
河漢江淮
- 成語拼音:
- hé hàn jiāng huái
- 成語解釋:
- 黃河、漢水、長江與淮河的合稱。比喻胸懷寬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黃叔初《端正好·壽李如真明府》套曲:“生就的準繩規矩,養成的河漢江淮。”
-
600
海枯見底
- 成語拼音:
- hǎi kū jiàn dǐ
- 成語解釋:
- 海枯:海水干涸。海水干涸之后終究可以看見海底,但并非容易事。用以比喻人心難測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荀鶴《感遇》:“海枯終見底,人死不知心。”
* 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