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晉朝成語 (357個)

    101

    高唱入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chàng rù y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形容歌聲嘹亮,直上云霄,后也形容一種論調或消息社會上傳說很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葛洪《西京雜記》第一卷:“后宮齊首高唱,聲入云霄。”
    102

    光彩溢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g cǎi yì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光彩奪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太平御覽》卷七○三引·裴啟《語林》:“[石崇]乃命取珊瑚,有三尺,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。”
    103

    光彩耀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g cǎi yào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光采鮮明,視之耀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·葛洪《神仙記·王遠》:“衣有文采,又非錦綺,光彩耀目,不可名狀。”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阿稚》:“待女六七人扶阿稚,紅巾覆面,錦衣繡裳,一涌而入。妝奩隨之以進,光彩耀目,填塞草堂。”
    104

    庚癸頻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ng guǐ pín 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庚、癸:軍糧的隱語。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。后指向人借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記載:春秋時吳王夫差與、魯等國會盟,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。回答說:“梁則無矣,粗糧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則諾。”
    105

    庚癸之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ng guǐ zhī 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庚、癸:軍糧的隱語。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。后指向人借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記載:春秋時吳王夫差與、魯等國會盟,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。回答說:“梁則無矣,粗糧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則諾。”
    106

    攻過箴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ōng guò zhēn q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責過錯,針砭缺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·葛洪《抱樸子·漢過》:“進則切辭正論,攻過箴闕;退則端誠杜私,知無不為者。”
    107

    感今懷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n jīn huái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的人、事物或景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·潘岳《為諸婦祭庚新婦文》:“仿佛示行,故瞻弗獲;伏膺飲淚,感今懷昔。”
    108

    感今惟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n jīn wéi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感今懷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·盧諶《贈劉琨》詩:“瞻彼日月,迅過俯仰;感今惟昔,口存心想。”
    109

    孤苦零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ū kǔ líng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孤單困苦,無依無靠。語出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·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”
    110

    感慨系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n kǎi xì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所感觸;慨嘆隨之而生。指對某件事有所感觸而不禁興起慨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!”
    111

    國破家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ó pò jiā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國家被分割;家室被毀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琨《答盧諶書》:“國破家亡,親友雕殘。”
    112

    歸去來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ī qù lái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回去吧!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陶潛《歸去來辭》:“歸去來兮,田園將蕪,胡不歸。”
    113

    革邪反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é xié fǎn z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革除錯誤,回到正道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·葛洪《抱樸子·勖學》:“蕩汰積埃,革邪反正。”
    114

    規行矩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ī xíng jǔ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行動謹慎規范;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。也比喻墨守陳規;不知變通。規、矩:原為測繪工具;這里比喻為原則、規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書 張載傳》:“今士循常習故,規行矩步,積階級,累閥閱,碌碌然以取世資。”
    115

    規行矩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ī xíng jǔ z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規、矩:圓規和角尺,引伸為準則。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,毫不茍且。也指辦事死板,不靈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潘尼《釋奠頌》:“二學儒官,縉紳先生之徒,垂纓佩玉,規行矩步者,皆端委而陪于堂下,以待執事之命。”
    116

    高懸秦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xuán qín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秦鏡:秦始皇時的能照見人心善惡的鐿子。高掛能照見人心善惡的鏡子。后用以比喻官吏斷案公正,執法嚴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第三卷:“(咸陽宮)有方鏡,廣四尺,高五尺九寸……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,則知病之所在。又女子有邪心,是膽張心動。秦始皇常以照宮人,膽張心動者則殺之。”
    117

    顧影慚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ù yǐng cá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看著身影,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。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、稱號等而感到慚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傅咸《申懷賦》:“芬芳并發,我穢其馨;德音光宣,我累厥聲;豈伊不愧,顧影慚形。”
    118

    袞衣西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n yī xī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袞衣:古代君王穿的禮服;西:向西;歸:回來。立下赫赫戰功,官拜高位回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簡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新政俟才,宜速銓補,俟東方化洽,當袞衣西歸。”
    119

    顧影自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ù yǐng zì l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看著影子;自己憐惜自己。原形容孤獨失意;現有自我欣賞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陸機《赴洛道中作》詩:“佇立望故鄉,顧影凄自憐。”
    120

    縞纻之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zhù zhī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縞纻:縞帶和纻衣。縞帶指用白色絹制成的大帶。纻衣指用苧麻纖維織成的衣服。指交情篤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(吳之公子札)聘于鄭,見子產,如舊相識,與之縞帶,子產獻纻衣焉”。·杜預注:“吳地貴縞,鄭地貴纻,故各獻己所貴,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。”
    * 晉朝成語
    chengrenyouxi